亞洲的滋味 詩歌節悠然起跑

林佳楠 2016/10/03 18:31 點閱 13981 次
駐市詩人樹才說,與其登高不如深入城市內裡,觀察人們的尋常生活。(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駐市詩人樹才說,與其登高不如深入城市內裡,觀察人們的尋常生活。(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亞洲的邊界在哪裡?或許亞洲的想像沒有邊界。」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出席詩歌節時感性又豪邁地說。2016年台北詩歌節以「亞洲的滋味」為題,策展人之一楊佳嫻表示,今年是「超現實主義宣言」的60週年,她強調,前衛不只是向前看,「也是有所承繼」。

台北午後陽光正烈,詩歌節記者會3日下午在原為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的光點台北舉行。開場即由編舞家劉冠詳帶來改編自紀弦〈狼之獨步〉的現代舞,呈現詩語在身體裡、在空間中的隱伏和暴動。

今年台北詩歌節以「亞洲的滋味」(Tasting Asia)為題,策展人鴻鴻和楊佳嫻邀請歐亞各國詩人來台,多數來自於亞洲各國,包括「帶鬼氣的韓國詩歌菩薩」高銀、法國的貢布、緬甸的颯雅林恩、菲律賓的康琪汀娜等詩人。2位策展人希望呈現這些文化與台灣文學及現實「或隱或顯的連帶」。

楊佳嫻表示,台灣讀者對英美詩人較熟悉,對於「近在眼前」的鄰國詩人反而很陌生。繼去年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來台,引起國內出版界的興趣,她希望今年也有機會催生這些亞洲詩人的譯作和研究。

擅長法詩翻譯的中國詩人樹才獲邀擔任首屆駐市詩人。曾任外交官的他在北京、大理、巴黎三地生活過,對於城市的精神形貌特別敏銳。這次來台,朋友建議他到101頂層看風景。他站在高樓下,向上仰望直到脖子發痠,突然有感而發:「對於俯瞰什麼,我已有體驗。這次到台北,比起登高,我更想深入到台北的街道裡,探索生活的滋味。」

「詩,是千千萬萬人的聲音」,文化局長謝佩霓表示,無論從華語世界或全世界的角度來看,台灣都是唯一完全擁有言論、創作、宗教自由的國家;任何異國菜來到台灣,也都會融入在地風味,變成「令人懷念的台菜」。於是她說,「亞洲的滋味就是人的滋味,意即了解自己、也接納別人。」

台北詩歌節已邁入第16年。整個10月,台北各處藝文空間除了有詩歌朗誦和講座外,許多「詩展演」活動也將陸續登場,如「現代派在野外──現代派宣言60年紀念演出」舞蹈、「巫婆的下水湯」讀劇演出等。多家獨立書店也將從10月8日起舉辦書展,包括紀州庵文學森林、唐山書店、小小書房等店。

謝佩霓
(左起)編舞家劉冠詳、策展人楊佳嫻、文化局長謝佩霓、詩人樹才、舞者顏楷倫。(photo by 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