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世界藥師節,食藥署21日呼籲,民眾用藥可以諮詢藥師把關。(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0/546/big/%E5%9C%96%E8%AA%AA%EF%BC%9A925%E4%B8%96%E7%95%8C%E8%97%A5%E5%B8%AB%E7%AF%80%EF%BC%8C%E9%A3%9F%E8%97%A5%E7%BD%B221%E6%97%A5%E5%91%BC%E7%B1%B2%EF%BC%8C%E6%B0%91%E7%9C%BE%E7%94%A8%E8%97%A5%E5%8F%AF%E4%BB%A5%E8%AB%AE%E8%A9%A2%E8%97%A5%E5%B8%AB%E6%8A%8A%E9%97%9C%E3%80%82%EF%BC%88photo_by_%E6%9E%97%E4%BA%AD%E5%A6%A4%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E4%B8%8A%E7%A8%BF.jpg?1474436872)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據調查,6成半民眾會自行購買成藥。」食藥署進行國人的用藥行為調查指出,民眾會自行購買成藥、指示藥,但只有5成民眾知道藥品也有分級制度。食藥署長姜郁美提醒,就像電影一樣,「限制級藥物」務必經醫師診斷處方才可服用。藥師許嘉芬說,社區藥局應和當地民眾建立信賴關係,替民眾的購藥記錄建檔。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黃琴喨21日在「藥品分三級 用藥看標示」記者會上指出,根據食藥署的「民眾用藥行為」調查顯示,民眾自行購買藥物的前三大症狀分別為第一名:因頭痛、經痛等購買止痛藥,占22.2%;第二名為因咳嗽購買綜合感冒藥,占11.3%;以及第三名因腸胃不適購買腸胃藥,占8.9%。
「藥品也有依安全性分為三級,」食藥署長姜郁美說,限制級藥物為「處方藥」,只能經由醫師診斷、藥師調劑後供個人使用,藥物不得分享,如心臟病藥、血壓藥、抗生素藥物等,普通級成藥則包括綠油精等,不用醫師開處方、也不用藥師指示,唯民眾用藥前仍要看清藥物的適應症。
亞東醫院藥學部藥師許嘉芬表示,輔導級藥物為「指示藥」,常見於廣告,不需經醫師開立處方箋,但得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如:解熱鎮痛劑、綜合感冒藥、胃藥、抗過敏藥、暈車暈船藥、雙氧水等。但許嘉芬提醒,6歲以下孩童若有症狀發生,還是應先給醫師診斷再服藥。
此外,針對類固醇、降血壓等處方藥物如果吃完了,務必再詢問醫師一次接下來的藥程,萬不可自行「補吃」。許嘉芬還說,過去在社區藥局擔任藥師時發現,許多老人家來買藥時常不承認是自己要用的,都說「我來幫誰買」,為顧及社區民眾的安全,藥師建議,社區藥局應和民眾建立信賴關係,追蹤民眾的用藥行為並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