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案與樂陞案 府院危機處理之道 (吳俊益)

吳俊益 2016/09/18 15:10 點閱 1577 次
無論是兆豐案還是樂陞案,在危機處理上,為杜輿論悠悠之口,林全院長都必須拋棄情面,對於當年各主管人員先予以停職,靜候調查,方能給民眾一個正面的交代。(photo by 網路截圖)
無論是兆豐案還是樂陞案,在危機處理上,為杜輿論悠悠之口,林全院長都必須拋棄情面,對於當年各主管人員先予以停職,靜候調查,方能給民眾一個正面的交代。(photo by 網路截圖)

兆豐案與樂陞案相繼爆發之後,檢調無作為或進展緩慢,各界批評不斷,據莊瑞雄委員轉述,小英總統對於偵辦速度也同感不耐,但基於尊重司法,她擔心如果總統過問,輿論會操作成政治力介入司法,讓她左右為難。這種擔心雖說有理,但不表示行政上的處置也可以跟著無作為。

懲處避重就輕

目前除了徐光曦自行請辭之外,日昨金管會祭出行政處罰,將「前董座蔡友才、總座吳漢卿以及副總、總稽核、紐約分行經理等6人全部解職,五年內不得回任金融圈」,看似嚴厲,但實際上對於民眾的期待仍相去甚遠,原因是2012至2016四年期間銀行外部主管人員幾乎紋風不動,金管會的調查舉措,被譏為自已調查自己,對外界的質疑也顯得避重就輕。

而樂陞案爆發至今,投審會只簡單回應:「審查樂陞收購案,只是負責審核外資是否有國家安全疑慮,並不代表收購案最後一定會完成。」責任撇得很乾淨。在這全民對案情關注的當下,NCC竟去函要求《政經看民視》不可散佈謠言,不啻傷害新聞自由。如果英全的民調再往下探,應該也不會太意外。

個人可以理解,每個人的交友圈總是有限,所以在挑選國家重要的人士安排,往往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選擇,許多人選的推薦固然值得參考,但仍不如有實際接觸,早已熟識的人來得可靠。

徹底革改弊端

這可從早期李登輝信任劉泰英,陳水扁信任馬永成,馬英九信任金溥聰,小英總統之於林全,而林全重用他的政大幫同學或學長可見端倪。唯既然勇於「內舉不避親」,那麼當人選發生疑慮時,相對就要有「揮淚斬馬稷」的勇氣。尤其是小英以懸殊比數獲得總統職位,顯見人民望治的殷切,甫執政100天,尚未有任何績效可言,爆發這些舊政府時代的弊案,正是改革的大好契機。

在危機處理上,為杜輿論悠悠之口,林全院長必須拋棄情面,對於當年各主管人員先予以停職,靜候調查,待檢調偵查告一段落之後,法律責任大致釐清,方決定其去留,這一方面不致冤枉好人,對於殷切改革期望的廣大支持者,也有一個正面的交代。

撇開情面究責

前資政吳澧培日前批評林全院長在兆豐事件處置不當應下台時,院長竟回應「這要看誰請我下台」,以吳先生的金融資歷,林全院長的回應語氣似顯得驕傲、僚氣。不若「聞過則喜」來得適切。信任的人要放對位置,才有加分效果,目前這種保守處理危機的作法,即便民進黨立委在立院的戰力十足,相關的立法配套也如期通過,但碰到一群無力政策辯護(從勞工一例一休可看出),舊官僚思維的行政首長(如陳添枝的任用與李大維對入聯的發言),所有的努力恐將事倍功半。

改革的契機,消散得很快,林全院長適不適任,是總統的政治判斷,如張景森政委對文林苑的發言,引來小英總統痛斥:「民進黨花8年時間努力,贏回人民信任,卻可能輸在8秒的失言」,但一連串的行政失誤,已十倍於張的發言,卻不見總統置一詞,顯得也是親疏有別。「人不制伏自已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言25-28)

同樣的建言,也適用小英總統。該要換人掌舵之時,也要撇開情面壯士斷腕。否則一旦人民寄望出現一個類似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之流來改革,就是台灣民主法治崩壞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