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會算術和決策 清大研究登上國際

林亭妤 2016/09/08 16:44 點閱 9289 次
清大研究團隊7日指出,實驗證實烏賊具有算術和風險評估的能力,成果更榮登國際期刊。(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清大研究團隊7日指出,實驗證實烏賊具有算術和風險評估的能力,成果更榮登國際期刊。(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德國「章魚哥保羅」在預測球賽的準確度令人稱奇,今清大研究團隊實驗首度證實,小烏賊不只有令人驚艷的偽裝技巧,還具有「算術能力」,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期刊《Nature》。團隊教授焦傳金8日指出,過去烏賊就已被證實具高等認知能力,藉由烏賊攝食的研究,可探索人類的選擇策略與消費行為。

「2比1大,5比4大,蝦子要選比較多的那一邊!」清大研究團隊8日在「烏賊會算術 清華研究登上自然期刊」記者會中表示,人類的數量感一般分為「感數」和「算術」兩大系統,而烏賊屬於後者。

清大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長兼教授焦傳金解釋,「感數」能力是指看一眼就可以判別數量(數量通常在5以下),但「算術」則是會經過計算後再判斷哪邊的數量比較多。焦傳金指出,實驗也針對烏賊面對數量多寡時,計算時間的長短,發現烏賊不但可以分辨2比1大,3比2大,5比4大,且當食物數目愈大、愈難判別時,烏賊算數所花時間就會越久,且會猶豫做選擇。

「此外,研究還發現烏賊會根據自身的食欲狀態,改變食物量的選擇。」實驗中,在烏賊面前放了一隻大蝦子和兩隻小蝦子,經過一個晚上都沒有進食的烏賊因為「飢腸轆轆」而選擇了可以吃飽的大蝦子,到了下午若還不太餓,就會選擇兩隻小蝦子,因為可以小量分食。

「烏賊還跟人一樣,具有分險評估的能力。」焦傳金因此分析,烏賊在飢餓時偏好選擇高風險(難抓獲)但有高報酬(大蝦子)的攝食策略,跟人類在飢餓狀態下的選擇一致,推估烏賊和人類一樣,具有風險評估的能力。他說,動物們為了生存衍生許多智慧,研究動物的發現,可以為人類帶來更多靈感去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