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因勢利導 我應制定戰略

林佳楠 2016/09/06 16:11 點閱 9130 次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認為,南海仲裁是少數台灣能有話語權的國際議題。(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認為,南海仲裁是少數台灣能有話語權的國際議題。(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南海裁決中,台灣是最大輸家?還是可以找到機會之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宋燕輝建議,政府應全盤考慮包括太平島在內所有海域的問題。參與南海仲裁案後續研討會的四位學者都表示,台灣普遍對仲裁結果有許多錯誤理解,政府應拉高格局制定全方位戰略,提升台灣的能見度。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6日舉辦「南海仲裁案裁決後我國的因應之道」研討會,由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主持,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宋燕輝、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王冠雄、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聖惕、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等四位學者與會,分析南海仲裁對我國的影響,並提出因應裁決的政策建議。

加強執法 伸張主權

王冠雄提出三點政策建議:我國不可放棄南海U型線的權利、歷史不可隨便更改、加強執法以伸張我國在太平島主權 。 面對媒體提問「台灣在南海的執法會被美國認可嗎?」王冠雄回應,就算不認可也要做。美國一定會干擾我國在南海的執法行動,但事實上,台灣若輸掉南海,對美國的亞洲戰略也未必有利。

王冠雄指出,東協高峰會今日開始在寮國舉行,東協國家和中國會簽訂「海外意外相遇規則」,據傳中日也將簽訂海上和空中的相遇規則。「我們台灣到底做了什麼?」

他憂心表示,目前中國在南沙群島3島礁上,已建立機場及港口設施,未來台灣運送物資到太平島時,在海上或空中,必然和中國有更多交會。「我們要不要和中國談海上相遇規則?」另外,越南和俄羅斯買的6艘潛艦今年底將交件,「台灣和越南需不需要建立安全機制?」

關注中美角力

甘逸驊也提到,南海爭議涵蓋國內共識、國際社會關係、兩岸關係、中美角力等四大面向。特別是中國與美國在G20峰會期間的微妙互動,顯示東西兩大強權的角力逐漸白熱化,在歐巴馬任期結束後,國際情勢可能又另展新局。然而,甘逸驊也說,中美應不可能開戰,「兩國共同維持南海和平的可能性很高。」

G20峰會落幕,與會學者都關注到國際關係的微妙變化,包括中美、中菲及台菲關係。王冠雄強調,未來台灣應密切觀察「中美在南海的交鋒」,因為在中美關係裡,「台灣就像是走鋼索的人,持續搖搖擺擺,但還是要往前走。台灣要把握的基本原則是:不能選邊站,否則國家安全、經濟都會付出巨大代價。」

甘逸驊則補充解釋,「走鋼索」聽起來是負面的比喻,但是台灣仍可自尋出路,「在光明中走鋼索,朝擴大利益、提升能見度努力。」繼今日「南海仲裁案裁決後我國的因應之道」研討會後,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也將繼續舉辦與南海仲裁、新南向政策相關的講座,不但要對政府提出建言,也要提升民眾對議題的了解。

王冠雄
師大政研所教授王冠雄(右)質疑,台灣在南海區域防備薄弱。(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