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成因複雜 籲:加強溝通與關懷

林亭妤 2016/09/04 14:22 點閱 10068 次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呼籲,共同響應今年世界自殺防治日的「聯繫、溝通與關懷」主題。(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呼籲,共同響應今年世界自殺防治日的「聯繫、溝通與關懷」主題。(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自殺是全球性議題,每年約有80萬人自殺身亡。」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4日表示,平均每2~4秒就有一個人企圖自殺;精神科醫師廖士程指出,自殺為多重因素影響之下造成的結果,非單一原因促成;研究指出,有自殺意圖的人若加強與社會的連結,可以明顯降低自殺風險,呼籲各界共同去除自殺的污名。

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廖士程4日在「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上提醒,自殺絕非單一原因促成,其成因往往同時包含精神疾病、家庭、人際關係、社會經濟、生物性體質等多重因素,據宣導、報導功能的媒體工具,不應簡化或臆測原因,若將自殺總結在單項因素,恐引起「暗示」。

「自殺事件也可能是影響自殺的成因。」廖士程舉例,假若有一名博士生跳樓身亡,自殺成因聚焦在「疑似因論文被退稿」單一資訊,就可能暗示到其它心理相當脆弱的、且論文同樣被退稿的博士生:「原來論文被退稿,自殺是一個可能的出路。」

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今年主題「聯繫、溝通與關懷」,李明濱表示,目前自殺防治中心在積極推動《自殺防治法》草案,其中,農藥的控管、軍人身心靈議題等,都需要跨部會共同合作,例如農委會在農藥的控管上,廖士程認為,最好做到禁賣、禁用劇毒農藥,在真正落實之前,希望販賣者可以充當守門人角色,勿將劇毒農藥販售給「看起來精神恍惚、不是農民」的人。

立委吳玉琴也說,各部會常常存在本位主義,未來《自殺防治法》草案若進入立法議程,立法院一定會協力促成各部會間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