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道歉 須掛勾轉型正義 (孫榮富)

孫榮富 / 國會辦公室研究員 2016/08/02 11:46 點閱 1407 次
8總統蔡英文1日在原住民族日,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道歉。她在總統府前迎接16族代表時,刻意走向在府前抗議的原住民,向他們揮手致意。(photo by 醒報資料照)
8總統蔡英文1日在原住民族日,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道歉。她在總統府前迎接16族代表時,刻意走向在府前抗議的原住民,向他們揮手致意。(photo by 醒報資料照)

8月1日是原住民族日,也是臺灣自民選總統以來,蔡英文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原住民族「道歉」。典禮的亮點是:蔡英文總統將成立以國家元首為召集人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就處理原住民族促進轉型正義上,無疑地讓所有族人們享有「至高無上位階」之「象徵政策」意義。

這次,蔡英文總統向全體原住民族提出了「象徵式國家元首級道歉」,對於增加執政黨政策的成本負擔不會太高,相對於整體社會成本則會大幅降低,甚至對於蔡英文總統目前的不滿意度、領導聲望,是可以達成「加分效果」,具積極意義。

然而,新政府是否「有心」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族人們多數都抱持著極大的「期待」,但也擔心期待是否會落空?蔡英文總統的道歉,能否讓族人有感,關鍵還是在於道歉之後,也就是所有的族人們都在「睜大眼、仔細看」,「英全團隊」對於原住民族促進轉型正義的實際具體作為。

政策曾讓原民受歧視

就整個「實物政策」取向來看,面對過去400年的臺灣,對於先來到臺灣的原住民,其土地、歷史、文化、語言、經濟,均屬於「殖民政府所有」,也幾乎被當時的「對外完全封閉體制」施以節制、高壓、掠奪、迫害,以致於邊緣化,甚至消失…。

「從荷蘭與西班牙人、鄭成功家族、清朝的『開山撫番』政策、一直到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不當的『山地平地化」同化政策」、「原住民族不當權利侵害」等方面,在過去臺灣原住民族四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經驗中,「原住民族先於國家存在」,只是虛無狀態,實際上無一不因「父權政府」的不正常長期控制,而造成原住民族「被鄙視」、「被歧視」,甚而成為臺灣社會族群敵視的大溫床,乃至國家政治的不正義結果。

道歉只是初步轉型正義

在競選期間,蔡英文就曾表示,「道歉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完成的是『轉型正義』」,也就是:要讓道歉可以使族人有感,總統道歉無法與轉型正義脫勾;推動具實物效應取向的政策設計,必須、也必然是整體促進轉型正義工程裡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可以這麼說,新政府必須運用、催化「象徵式國家元首級道歉」這個議題,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讓族人們所受到的傷害獲得補償、都能夠「實質有感」,但在特定時間內確保不再繼續受到傷害的心理,讓族人們「象徵有感」卻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今日的道歉只是開始,未來如何讓「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不與整體促進轉型正義工程脫勾,並發揮促進具「實物效應」的補償、和解的「任務型國家級」的政策效果,才能讓族人能夠實質有感,也是真正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