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智慧電動車技術有突破,已能勝任在特殊高山環境下維持長時間運作。工業局在6日記者會中表示,目前電動巴士製造國產化的程度很高,且性能及品質都受到肯定,除了營運短途觀光外,也繼續往大量載客的都會巴士而努力,不過目前的電池技術尚有不足之處,若要大量載客,還有一些難關要克服。
電動巴士完成度高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所導入之電動巴士為國產品牌,大部分都是國造零件,並可以運行在高海拔、高濕度及低溫的環境下甚至可以抵禦雷擊,自104年4月2導入營運迄今,已服務超過240萬人次,行駛里程逾35萬公里,且妥善率達100%,顯見國產電動巴士品質穩定。
加成交通公司總經理鄭榮華表示,過去電動車會有電壓不穩的問題,目前已用資通訊技術去克服。而安全充電系統可以自動調校電瓶不需要回廠用人力調整,輪胎的軸承等關鍵零件也大幅升級,原本的車型其實是從中國過來的,但經過國產改造後,性能大幅提升。巴士在正式出廠前,都要先做1000公里的路跑測試,以目前的技術用8成電力約可以走120公里。
工業局智慧電動車辦公室主任王正健指出,在行車控制方面,目前最大的突破是利用資通訊技術協同原製造廠來對電動車的行車狀況做監控,車子在行進間就可以改善電池電壓穩定,不必回廠就能進行調整,提高車輛的妥善率。
電池技術待考驗
針對都會用電動巴士,王正健說明,目前在市區已經有200多台電動巴士在運行,其中桃園47輛最多,不過台北仍沒有電動車路線,還在與市政府協商中。目前平地電動車的技術問題是載客量較大,對電池續航力的要求很高,目前仍透過行駛不同路線來測試其實用性。
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目標減少碳排放並兼顧經濟發展,藉由台灣資訊產業優勢、完善電力供應及合適地理環境等發展電動智慧車產業,並透過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以多元場域驗證電動車不同營運模式,並累積運行經驗,未來將向10年1萬輛電動巴士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