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水質檢測公布 雨後切忌戲水

謝宜帆 2016/07/05 18:59 點閱 8707 次
墾丁跳石因海岸地形及海流方向限制,水質擴散程度較差,民眾在大雨過後3天內應避免前往海邊戲水。(photo by wikipedia)
墾丁跳石因海岸地形及海流方向限制,水質擴散程度較差,民眾在大雨過後3天內應避免前往海邊戲水。(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謝宜帆台北報導】炎炎夏日,海灘戲水的人潮逐漸增多。為顧及民眾海灘遊憩的健康,環保署於5日公布6月26、27兩日的海灘水質檢測結果,範圍從北海岸到東南部的墾丁、外澳等處,根據海水含有大腸桿菌群和環球菌群的數量,分為「優良」、「普通」與「不宜親水活動」等級,提供民眾參考。

環保署指出,今年第一次的海灘水質監測,包括福隆、新金山、淺水灣、崎頂、通霄、馬沙溝、西子灣、旗津、墾丁跳石(南灣休憩區海岸)、外澳、磯崎、山員及觀音亭等13處,除墾丁跳石的海灘水質為「普通」等級外,其餘海灘的水質都是「優良」等級。

降雨會影響水質

為何只有墾丁的水質為「普通」等級?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蔡鴻德表示,因南部前幾天有零星的降雨,受到海岸地形、海流方向多是西南往東北的限制,墾丁跳石的水質擴散程度較差,影響到水質檢測結果。

環保署再將上述幾處海灘鄰近雨量站採樣檢測前3天的累計雨量達80毫米的紀錄對應比較,顯示其中有9處海灘水質特性易受降雨影響,會從「優良」轉為「普通」或「不宜親水活動」,其中福隆有67%的機率會轉變為「不宜親水活動」等級。不過,根據96~10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宜蘭外澳及澎湖觀音亭兩處的水質表現,即使在降雨後仍然屬於優良等級,分別為100%與97%。

蔡鴻德指出,海灘水質在一般天候下大多優良,可是大雨之後,因上游土石隨雨水沖刷,海灘水質就可能會迅速變差,大腸桿菌數可增加到數百倍,往往需要等到降雨3天後水質才會回復正常。

健康戲水3不2要

他特別提醒民眾,在降雨後的3天內都要避免到海邊戲水,要是身體有傷口更不能下水,以免細菌感染。只要每100ml海水內的大腸桿菌群數量超過1000、環球菌群數量超過50,都不宜玩水,民眾可根據海水的混濁程度來判斷。

要想健康戲水,環保署有5個小叮嚀:雨後不游泳、受傷不下水、要泳後沐浴要防護曬傷、要查詢資訊。民眾可留意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或是下載環境即時通APP,查詢紫外線與水質狀況,讓夏日戲水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