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綜合報導】「心悸、胸悶加上心跳不規則,就算有規律運動也要注意心房顫動!」心臟內科醫師林永國30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情況,高齡、高血壓、糖尿病或以往發生過中風的人要特別小心罹患。北榮心臟科醫師張世霖表示,心房顫動導致腦中風的風險是無心房顫動者的5倍,提醒民眾若感異常,應及早就醫。
心房顫動易忽略
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目前國內約有23萬人患有心房顫動,而民眾往往由於對心房顫動的認知不足,忽視危險性,等到併發症來臨後才想補救,可能為時已晚。北榮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張世霖30日在記者會上解釋,「由於心臟的不規則跳動,心房顫動患者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3倍。」
「因心房顫動引發的腦中風,比一般的腦中風還嚴重。」張世霖表示,前者1個月的死亡率可能較後者高出3倍,同時因中風導致的殘障程度也略為嚴重。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永國指出,心房顫動是因心臟老化、異常且快速的電氣活動所導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相關疾病的患者,同時也容易伴隨心房顫動的發生,尤其是在高齡族群。」
惡化易致中風
「心房顫動的初期症狀發生時會非常短暫,持續幾秒或幾分鐘後就能舒緩,且深呼吸就可恢復正常,因為症狀不明顯所以常被民眾忽視。」林永國表示,一開始的「陣發性」心房顫動若忽視、未治療,等惡化後轉變成長期的「持續性」心房顫動,治療就會更加困難,且易導致中風、心臟衰竭、疲勞、頭暈及呼吸短促等其他症狀。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今年推出心房顫動的「543口號」:5大好發族群(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甲狀腺亢進)、4大有感症狀(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及3大心跳指標(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忽強忽弱),同時推出心房顫動衛教網,呼籲民眾應提升對自身心臟健康的警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