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品貿易低盪 世界經濟欲振乏力( 林建山 )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6/06/23 18:36 點閱 1568 次
總體經濟成長動能不足,造成貨品貿易情勢持續低迷,全球經濟將難提振。(photo by wikipedia)
總體經濟成長動能不足,造成貨品貿易情勢持續低迷,全球經濟將難提振。(photo by wikipedia)

對於高度依存外需市場的小型經濟國家而言,在全世界貨品貿易情勢持續低迷下,固然並非是致命的惡耗,但卻很可能造成2016下半年臺灣經濟劣轉為負數成長的關鍵。

【亞洲內需市場縮小】
受到全球經濟成長普遍性放緩、國際市場需求萎靡不振影響,2015年世界貨品貿易成長疲軟,據WTO統計,貿易總量年成長率僅及2.8%,已是第五年度低於3%,也是連續第四年低於世界經濟成長率,此一狀況與2008年金融海嘯危機之前,年成長率皆可達5.1%以上水準,相形極為遜色。

2015年全世界貨品貿易額,直從2014年的19兆美元大幅銳減13%,僅為16.5兆美元。先進國家出口貨品貿易量成長2.6%,進口貨品貿易量成長4.5%;開發中國家出口貨品貿易量成長3.3%,進口貨品貿易量成長0.2%,其中,過去八年來一直被視為是後海嘯世界經濟引擎的亞洲,出口貨品貿易量也僅不過成長3.1%,進口貨品貿易量成長率更低至只有1.8%,顯示出全體新興開發中國家在2015一整年都淪陷於內需市場收縮,製造業出口競爭力衰退的格局。

【世界經濟難提振】
最近WTO針對2016及2017兩年全球貿易形勢作預測,都認為相當不樂觀。預測2016年全球貿易成長會繼續維持2.8%低盪情勢,明顯看出這是一幅前所未有、令人失望的圖像。儘管預測2017年全球貿易成長率或可略為回升至3.6%,但整體情境狀況可獲改善的幅度相當有限。

WTO的預測主要是基於過去這幾年,世界貨品貿易成長率與全球GDP成長率同步下滑,而且滑落得更低;現行對全球GDP發展的預期值是,2016年經濟成長率2.4%,2017年經濟成長率2.7%,預期全世界仍將繼續處於下行格局,還看不到有任何提振的可能,世界貨品貿易額也同樣如此。

【成長動能不足】
2016至2017年全世界貨品貿易形勢展望依然嚴峻的背後,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的大環境挑戰和壓力:

第一,全世界外部需求總體情勢依然偏弱。2008金融海嘯危機充分暴露20世紀後半葉全球經濟成長模式所存在的結構性缺陷問題,迄未獲得根本解決,導致全球貨品貿易陷入低盪不振,經濟成長率始終徘徊在較低水準。先進國家民間消費和企業投資缺乏成長動力,市場需求出現全面性偏弱現象;新興市場經濟體更受到內生成長動能不足和政策空間侷限性的雙重制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也同樣普遍市場需求萎縮。

據WTO統計,全球71個主要經濟體(占全球貿易額90%左右)進口總額,年率已下降了8%。

第二,國際貿易競爭優勢典範移轉尚未完全定型。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躍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傳統出口競爭優勢典範急遽弱化,而新競爭優勢典範尚未成形,以致出現出口訂單和外銷主力產業大量向外遷移趨勢。儘管最近幾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然加速發展新興產業及新型商業模式,並強化大型系統性裝備設施等資本財之出口份額比率,但與先進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大幅度落差。

【地域貿易摩擦】
第三,國際地域性及專業社群性的貿易摩擦問題,波及影響力持續擴大。2015年多邊貿易自由化固然有所進展,WTO《資訊技術協定》(ITA)擴容談判已達成全面協定,成員國對《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批准也獲致穩步推進。但在全世界製造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收縮、市場占有率競爭趨於激烈情況下,越來越多國家傾向採行貿易限制措施以保護國內產業,導致全球性貿易保護主義再升溫新趨勢。

面對嚴峻的全球貿易形勢,包括臺灣在內的所有高度貿易依存國家,幾乎都在積極期待,WTO體制可以再獲世界強權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共同協力促成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儘快批准並實施,以降低國際貿易成本,提振全球貨品貿易的量與值,促進全世界經濟的再成長與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