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新興藥物 恐淪毒犯實驗品

林亭妤 2016/06/22 13:26 點閱 9424 次
濫用新興藥物就像摸黑進山洞亂吃東西,若不小心誤食高劑量毒品,一顆就能致命。(photo by users Unsplash on pixabay)
濫用新興藥物就像摸黑進山洞亂吃東西,若不小心誤食高劑量毒品,一顆就能致命。(photo by users Unsplash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服用新興毒品就像摸黑進山洞胡亂吃,常成為毒販的實驗白老鼠。」成癮治療科主任林滄耀22日表示,新興藥物指的是喵喵、浴鹽等,多種毒品成分混合濫用,且常摻雜不明成分,對身體的危害無法掌控。食藥署指出,新興濫用藥物毒性反應類似安非他命及搖頭丸,吸食後會產生躁動、高攻擊性等不可預期的行為。

新興藥物濫用暴增

「2011到2015年間,檢出新興濫用藥物『合成卡西酮類物質』的案件次數,從400多件飆升至3萬多件。」食藥署22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合成卡西酮類物質是近年來全球藥物濫用的最大問題,合成卡西酮類物質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常見的毒品品項包括:喵喵、MDPV(浴鹽)等,具有成癮性,長期使用會造成腎衰竭、骨骼肌分解。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李品珠表示,合成卡西酮類檢體中有9成都混合其他藥物,最多曾檢出12種混合成分,其中6種都是合成卡西酮類物質,「表示合成卡西酮類物質非常容易被毒販拿來和其他毒品相混。」

「新興藥物的副作用,絕對是1+1>2。」衛福部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主任林滄耀解釋,不同成分的毒品相混而生的新興藥物,由於不同藥物在同一時間都發揮作用,比起單成分的搖頭丸、安非他命等,毒性加成作用更大,濫用者會產生幻覺、攻擊性、暴力、自殘等行為。

藥物劑量差異大

「毒品的製造過程毫無品質把關,而且來源都不同,單顆劑量差異大,最大差異可達70倍,幾乎食用一顆就可致命。」李品珠指出,新興濫用藥物幾乎由毒犯隨意混雜不同成分,沒有一定的比例可言,毒販更不會管毒品的單一劑量是否超過「中毒劑量或致死劑量」,因此吸毒者多淪為毒犯的實驗白老鼠。

暑假即將到來,食藥署呼籲,若到特定場所享樂,仍要密切注意周遭環境,特別小心特定場所中的茶包、外型討喜的糖果等。而夜店中的氣球布置物,裡面更有可能填充笑氣,若身體產生幻覺、暈眩狀況,就要盡速離開該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