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智非新人 龔行健:太晚知道他了

林亭妤 2016/06/22 21:16 點閱 9581 次
前國衛院長、中研院院士龔行健22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廖俊智在國外學有所成,是國內學者太晚知道他。(photo by 謝宜帆/台灣醒報)
前國衛院長、中研院院士龔行健22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廖俊智在國外學有所成,是國內學者太晚知道他。(photo by 謝宜帆/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廖俊智在美國有產業界經驗、有教學的經驗、還有行政的經驗,不是外界所傳的『菜鳥院士』,而是國內學者們太晚認識他了。」前國衛院院長、中研院資深院士龔行健22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廖俊智是很好的中研院長人選,而廖俊智所提的3大願景:不涉政治、平衡研究領域、重質不重量,他完全支持。

甫上任的中研院長廖俊智,22日就到立院報到,他表示,第一次來到立法院心情並無太大起伏,只希望立法院能加強中研院與社會大眾的溝通,他重申上任時所提的第一願景:不參與政治,只會專注在學術行政上。針對廖俊智上任前,中研院內風波不斷,甚至因此有輿論指出中研院長應改由院士直選,廖俊智也展現不過問政治的態度,表明尊重院士的意見和國家制度。

學術界不允政治涉入

對於廖俊智所提的「專注學術研究,不管政治」,中研院院士、前國衛院長龔行健22日肯定表示,政治力若涉入學術界,勢必影響到研究導向,而實驗絕不容許這種現象出現,因此他完全贊成廖院長的決策走向。

「數理科學研究在近幾年比較占上風的原因,在於數理上的重大發現較容易被表現出來,人文社會則難。」龔行健指出,未來在廖院長的帶領下,不但要做基礎科學,還要平衡發展人文社會、數理工程與生命科技等三個領域,他深有同感。

「重量不重質的原因和科學界慣有的風氣相關:重視個人發表的文獻有多少人引用。」龔行健說,這種風氣主導了學者的設計實驗。未來新院長決心朝重質不重量發展,就不會有衝文獻量、衝分數的問題。

院長一職不問年紀

「學界常有敬老尊賢的風氣,認為要夠資深,才能當上院士。」廖俊智雖是新院士,但他早已在美國揚名立萬,是我們「太晚知道他了」。由於他的年紀也多次被笑虧在數百位中研院士中排行第8小,龔行健解釋,想當年他和陳副總統建仁是同一批被選上院士的人,當時他僅50歲,陳建仁年紀甚至更年輕一點,就被認為「很年輕」當院士。

但他強調,現在已經不一樣,50幾歲當選院士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情,大家也都認為院長一職不問年紀,50多歲的成熟度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