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解決石斑魚過於廉價的問題,要靠加工增值及改變行銷模式來因應。農委會主委曹啟鴻20日在十大創新農產品記者會中解釋說,台灣石斑魚因為中國的打奢令而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暴跌。但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受訪時駁斥說,台灣石斑魚在中國市場的問題不在行銷,而是品種不夠有競爭力才失去市場,應加強品種改良。
中國是目前台灣石斑魚出口主要市場,佔石斑魚總產值7成以上,不過因大陸禁奢令影響,石斑魚產價量齊跌,尤其是龍膽石斑。龍膽石斑是高級石斑魚,在於其魚體光澤及肉質都是上品,通常都銷往中國,但今年產值已從去年24.5億元下跌至15.4億元左右。
針對台灣石斑魚產量過剩問題,曹啟鴻解釋,當年八八水災重創台灣石斑魚養殖業之後,農委會推動了石斑魚產量倍增計畫,希望能重建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業,但當計劃有成、產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又剛好被中國禁奢令打擊,導致市場無法消化石斑魚的產量,供過於求,最後價格暴跌。
曹啟鴻指出,但像此次農委會邀請食品專家所選出的十大創新產品之中,就有一項是龍膽石斑的全魚分切禮盒,雖然一樣是石斑,但是透過分切包裝就能行銷進一般家庭,如此銷售量就會增加。
「重點是行銷結構的改變。」曹啟鴻強調,台灣養殖業者不能只知道賣一尾一尾的龍膽石斑,而是要想辦法來增加附加價值,然後改變銷售模式。不僅是石斑魚,農委會未來將會推動所有廠商往這個方向發展,但可以看到某些民間廠商很有眼光,已經是領先政府了。
然而針對農委會的說法,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表示,其實中國市場的問題,不在於打奢令,而是因為中國培育的龍虎斑比台灣的青斑好,農委會應推動的是品種改良。而行銷方面,應是檢討為何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市場包含台灣,對石斑魚的接受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