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垃圾桶減「胃口」 清潔工人更苦

陳玨明 2016/06/15 18:25 點閱 9488 次
食環署在香港各區更換800個新垃圾桶,投入口較舊款縮小一半,但因欠配套難,最終恐怕難以減廢,反而首先令街道上的垃圾增加。(photo by陳玨明)
食環署在香港各區更換800個新垃圾桶,投入口較舊款縮小一半,但因欠配套難,最終恐怕難以減廢,反而首先令街道上的垃圾增加。(photo by陳玨明)

【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垃圾桶的投放口縮少,可以減少市民扔棄廢物?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署13日起,在全港各區更換約800個新垃圾桶,投放口面積較原來縮小約一半,期望在未來垃圾徵費推出前,讓市民養成減廢習慣。但新垃圾桶未見其害先見其弊,因為體積過大的垃圾因未能放進新垃圾桶,被隨便棄於路旁,令清潔工人工作量因此增加。

香港的新款垃圾桶,投放口由原來37公分乘19公分,收窄至23公分乘15公分,僅略大於半張A4紙張,目的是為日後實施的垃圾徵費鋪路。由於街道上的垃圾桶,理應不能再有家居廢物棄置在內,食環署此次推出細投放口垃圾桶,具有象徵意義,教育市民日後不應將家居垃圾投放在內,也鼓勵市民回收減廢。其實跟台灣街道上的垃圾桶比較,投放口較香港現時的更細。

不過,香港市民明顯未適應新垃圾桶的設計,繼續想把體積過大的垃圾投進去,當未能成功時,就把垃圾棄於新垃圾桶旁,結果增加了清潔工人的工作量,需要額外的檢拾清理。雖然港府已在新垃圾桶的桶身貼上警告標示,提醒市民不應將垃圾棄置在桶旁,否則會被檢控和罰款,但阻嚇力並不夠。

為什麼台灣垃圾桶投放口較細,垃圾桶數量也更少,卻不會有垃圾遍街的問題?背後原因,是市民習慣的改變,以香港為例,由於香港垃圾桶隨街可見,垃圾隨手可扔,變成理所當然。

資料顯示,港府食環署及康文署在街道及公眾地方,在全港提供多達3.7萬個垃圾桶,垃圾桶與人口比例總體為1比189,其中又以灣仔區比例最高,每64人就用上一個垃圾桶;而最多垃圾桶是油尖旺區,有多達3275個垃圾桶。總的來說,港府管轄垃圾桶總數,是新加坡的逾6倍、首爾的近10倍、台北的14倍,令香港儼如是垃圾桶圍城。

由於收集的垃圾愈多,處理的垃圾量也愈大,香港現時沒有垃圾焚化設施,處理垃圾只依靠堆填方式,但土地畢竟有限,港府近年多年警告,堆填區即將爆滿,故此從源頭入手減廢,幾乎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