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房間》 探討家庭與人格 (吳秀蘭)

吳秀蘭 / 退休老師 2016/06/13 15:33 點閱 1613 次

《不存在的房間》改編自紐約時報十大好書《房間》,以震撼全球的「奧地利綁架」事件為藍圖,由新生代深具潛力的女星布麗拉森(Brie Larson)與天才童星雅各特蘭姆雷(Jacob Tremblay)攜手演出,強勢問鼎2016年奧斯卡金像獎。

作者親自擔任編劇,把年輕媽媽被囚禁七年,獲救前後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搬上銀幕。劇情不驚悚,也不會太陰鬱,只有在逃脫囚籠那一段,較為驚險,讓觀眾為她捏一把冷汗。

勿與陌生人搭訕

我覺得,導演想強調的是電影的後半部,主要在探討家庭教育對人格的影響,與人際關係互動的議題,點出「牆裡牆外」世界的大不同,並從心理諮商的層面,輔導心靈受創者,走出自我的世界,學習如何過平衡健康生活,能獨處,也能融入群體生活。

「房間」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在我看來,與其說是綁架事件,倒不如說是「軟禁」事件,因為綁架通常是為了勒索贖金。

這起「奧地利綁架」事件,肇因於這個17歲女主角,聽進媽媽平日的教導:「要樂於行善助人」,所以她聽到陌生人說他家狗兒生病,就跟著去看看。從此她就被鎖在社會邊緣人尼克的工具間,一關關了7年,她的青春年華就此耗掉,人生也完全走樣,就是因為隨意與陌生人搭訕。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豈可不慎?

真實與虛擬的世界

影片中,這個社會邊緣人老尼克,應該很愛傑克的媽,把她視為禁臠。雖提供他們母子日用品、維他命、童書,卻不准他們外出,所以他們活動的空間,就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斗室裡。傑克的童年,就在這四面圍牆的小房間長大,除了頭頂天窗流瀉下來的日光雲影,桌上的一株小盆栽、以及偶而從下水道爬出來的老鼠,他再也沒看過任何活物。

因為沒看過外面的世界,所以傑克以為電視裡的人物,是有顏色的平面人,都不是真的,是魔法變出來的。這讓我想到,現代一些年輕人網路成癮,活在虛擬世界中,是不是也會有這種錯覺,將真實與虛擬的世界,顛倒混淆?

全職媽媽 在家教育

客觀來說,傑克的媽已經算是很盡職的母親,在五坪大的空間,進行「在家教育」,陪傑克運動、看書、講故事、遊戲、還教他做蛋糕。

在傑克五歲生日時,母親覺得應該讓孩子知道真相,就把被囚此處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合盤托出,比喻像「愛麗絲歷險記」一樣,掉到兔子洞裡,如今要設法逃出。傑克「裝死」的靈感,我想是從「基督山恩仇記」此書來的。所以,書籍真是人類的好伴侶,「地牢」的作者菲利浦‧魯茲瑪,在囚禁期間,因著綁匪願意提供他想看的書,而感激涕零。

諷刺的是,他們逃離脫困後,以為迎接他們的是熱情的歡迎、無限的同情、溫馨的接納。誰知外公連正眼都不瞧傑克一眼,母親對外婆說;「這七年你們一樣過得很好,少了我似乎也沒什麼不同。」特別是專訪主持人提問:「當初孩子生下時,為什麼不提議送孤兒院?」,似乎她做的選擇是錯誤的,完全抹煞她全心為孩子的付出,難怪她整個人崩潰,想自殺了。

外面世界 非原本所想

外面的世界對她並不友善,多的是冷漠、疏離、嫌棄、排斥,誤會、背叛、與打擊。在原來的小斗室,形體雖不自由,但傑克是她的小天使,她怎捨離開?有人說,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的確有道理。

傑克提議再回地下室的小斗室看一看,媽媽不解,但還是一起去。傑克一一地向1號椅子、2號椅子、3號椅子,還有衣櫥、 澡盆、 水槽說再見,再仰望頭頂的天窗,那給他陽光、盼望、想像空間的入口說再見,最後拉著媽媽的手,走出本來終年深鎖的門,向小斗室說再見,畢竟這是他童年的小天地,這趟巡禮儀式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