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衝內閣恐難擋民意反彈 (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6/05/30 09:07 點閱 1561 次

蔡英文總統帶領林全內閣正式掌舵台灣,執政的起手式卻連出狀況,新政府帶給國人急於改革卻又暴衝的形象,令人擔心會耗損新政府的改革能量。

決策急躁,過猶不及
自許為最會溝通的蔡英文政府,近日幾波政策主張紛紛「自打臉」。從近期交通部宣布端午連假取消夜間免收費政策,及東西向國道擬收費、環保署研擬太魯閣國家公園禁止亞泥採礦、教育部宣示廢掉新課綱、取消高中升學考試、經濟部強勢開出在2025年廢核等政策為例,不僅在宣布前未先充分溝通,引來藍綠立委和民意的反彈,甚至綠營地方首長都跳出來反對。

相對於國民黨執政八年少有可觀的作為,各部會似乎急於推出有別於馬英九政府時期的政策,然而決策的暴衝卻「過猶不及」。

綜觀林全內閣的新政確實令人「有感」,或許和蔡英文總統在大選期間開出政策支票有關。內閣閣員仰承上意,為力求表現,眼看某部會端出新政,即使明知欠缺配套措施或循序推動的計畫,又豈能落人於後的思考下,各部會紛紛宣布各自政策,才會難敵現實的考驗,或是換來立場反覆之譏。

財經政策優先
就以淡出軍旅、轉任宮廟主委的馮世寬接掌國防部長為例,赴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備詢,在「台獨」的立場上支吾其詞不說,對立委不分藍綠,極盡奉承、拍馬,但在國防專業的表現上卻不及格,又如何期待其能在擘劃軍政上有所作為?

台灣在經濟苦悶的年代,面對政治經濟諸多層面亟待變革的政務,需要一個勇於作為的內閣,能夠提出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相信蔡英文政府若能先在財經政策上有所作為,之後的政治改革主張,自會受到民眾的支持。
對此,行政團隊必須能精準掌握改革、專業與協調的平衡點,避免發生政策暴衝的情況,導致各部會自陷混亂,民眾非但無所適從,相對也抵銷對新政府的信任,台灣的經濟活力也會因此不斷在政策反覆中自我耗損。

新政府沒有蜜月期,期許蔡英文政府下次在推出新政之前,應透過不同形式的黨政對話機制和公聽會,與自家政黨和社會「溝通、溝通、再溝通」;政務官也應避免在政策未達共識前就輕率發言,政策朝令夕改的結果,只會讓人不知所措,引來更大的反感。

馬柯殷鑑可借鏡
2012年,前總統馬英九連任後,為改革能源成本結構,直接拍板油電雙漲政策,以及為年金改革揮刀砍向軍公教人員,民意支持度快速下滑,最終一蹶不振;柯文哲入主台北市政府,大刀擴斧整頓市政,由於大巨蛋、交通等變革卡關,民調反而出現「死亡交叉」,箇中原因都與政策暴衝有關。

蔡英文總統必須先確立治國的目標,謀定而後動,在提出讓人民有感的政策前,請先三思而後行,更必須約束閣員們減少無謂的政策暴衝,否則難擋社會各界反彈的力道。民意如流水,可以載舟也能覆舟,馬英九政府以及柯文哲市長的殷鑑可為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