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牠」告訴你,中國與緬因有何相干 (20160516 華盛頓郵報)

邱慕天 2016/05/16 18:17 點閱 1569 次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在緬因州的小紅莓島上,帶著自由奔放靈魂的漁人透早出航;船上半噸的餌準備用來換進緬因州最著名的甲殼特產:龍蝦。

64歲的布魯斯‧弗納爾德是第六代的漁夫。他沿著30平方英里的洋面向緬因灣底佈下800個籠網。收網時分,他帶起手套,再從籠網中一隻隻摳出龍蝦。年幼的、老的、育種的,被他扔回海底。剩下的,被放到鹽水罐裡,以保證牠們有活力地展開7000英里的越洋之旅。

目的地:13億中國饕客的桌面上。

只有70名居民的小紅莓島,就這樣與那人口是他2千萬倍的美食大國建立了連結。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暴增,他們對緬因州甲殼動物鮮甜的肉質,產生了大量的需求。10年前掛0的貿易額,在去年已經成為一年2千萬美元的大生意。龍蝦殼煮熟後的鮮紅顏色象徵吉祥,在中國傳統節日和婚禮擔綱壓軸美食。

《華郵》分析,龍蝦的故事證明了全球市場的複雜性,提醒人們經濟贏家和輸家之間的界線並不總是涇渭分明。從華爾街和川普口中,中國是十惡不赦,導致緬因州木材和紙漿工廠歇業、是10萬人下崗的元凶。但天平的另一端,從人參、飛機,豬肉到龍蝦,這中國一年向美國輸入的1160億美元的豐厚訂單(較10年前的成長為近3倍),又有誰能忽視呢?

緬因外海的水面上,天氣晴。在一片船隻發動機的轟鳴聲和強勁吹拂的風颼聲中,弗納爾德說,他的理念很簡單。40年前,他曾經連接另外20多位捕蝦人團結起來對外定價,共享漁貨收益、終結惡性競價;而在2012年時,因龍蝦全年產量過剩,達到過去6倍(一說是因氣候變遷導致龍蝦天敵鱈魚不在當地棲息)的1億2千萬磅,該年底緬因州就立刻派了貿易代表團抵達香港,談好隔年在上海設立緬因州專門貿易辦事處,打通了兩地的供需連結。

今日,緬因州龍蝦成了習近平在白宮國宴被招待的第二道主菜,而無論在北京的五星級港麗酒店還是上海,人們因為牠總是從波士頓羅根機場空運來,還是習於稱之為「波士頓龍蝦」。

但弗納爾德又何必在意呢?過去一磅2.69美元的龍蝦,在那裡以一磅42美元出售。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6/05/15/this-tiny-american-town-is-staking-its-future-on-chinese-fo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