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仰賴進口 台灣在地生產鮭魚

柯廷樺 2016/05/11 18:03 點閱 9395 次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宣布成功培育大西洋鮭魚魚苗。(photo by 柯廷樺/台灣醒報)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宣布成功培育大西洋鮭魚魚苗。(photo by 柯廷樺/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柯廷樺台北報導】「我們已經成功培育出鮭魚的幼苗,未來台灣的民眾不需要吃進口鮭魚,台灣在地就有新鮮鮭魚。」農委會漁業署署長蔡日耀11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現場展示出成功培育的銀色鮭魚魚苗。

蔡日耀表示,國人喜愛食用鮭魚,每年進口將近2萬公噸的鮭魚,相當於50億元的市場需求,鮭魚魚苗的培育成功,不只供應國人的需求,也能減少食物里程。

漁業署委託國立海洋大學和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執行冷水性魚類繁殖技術之開發計畫,成功的在台灣建立大西洋鮭魚的孵化與育苗技術。此次的研發技術團隊於104年向挪威引進鮭魚受精卵,105年成功的培育出100公克的鮭魚魚苗,預計106到107年完成種魚的培育,屆時,研發團隊將輔導業者建立鮭魚養成技術。

大西洋鮭魚最適合的溫度為6~16°C,台灣地處亞熱帶環境,海水均溫24~27°C,並不適合養殖鮭魚,但研發團隊透過中油永安液化天然氣廠的冷排水,營造出適合鮭魚的養殖環境。

根據台灣中油公司報告,冷排水是中油每年從國外進口液化天然氣,為使超低溫(-162℃)的天然氣由「液態」變成「氣態」,需汲取大量海水進行熱交換,經換熱後溫度降低的海水稱之為冷排水,目前提供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業者使用。

計畫主持人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冉繁華副教授表示,國際上認定的大西洋鮭魚成功培育計畫,都需要進入海水養殖的階段,在漁業署的監督下,目前台灣已經達到100%的鮭魚孵化繁殖、100%中間育成,也達到100%進入海水的正式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