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建制」到底是啥? 為何大家都在罵? (20160508 國家)

邱慕天 2016/05/08 19:00 點閱 1010 次

《國家》 The Nation
在這場美國總選戰中,我們常聽到「建制」一詞──但都是用來指涉對手。桑德斯說他要打倒民主黨的建制;希拉蕊說25年國會老人出身的桑德斯才是建制中人;共和黨則每個人都宣稱要抵抗「華府」裡的那個弄權搞陰謀的建制。「人民與建制」的對決,似乎成了2016美國大選的主基調。但到底什麼是「建制」?

它其實是由英國記者亨利‧費爾利在《觀看者》(The Spectator)雜誌上,形容那個「官方與社會關係組成、權力由之發散的母體」。由於英國不但有著作為國家教會的聖公會,還有否決權很大的眾議院,以及根本就是牛津劍橋學閥菁英組成的高級官僚體系,這個詞馬上爆紅了起來。

到了1962年,美國政治記者理查德‧羅維爾在《君子》(Esquire)寫了一篇十分煞有介事的文章談「美國建制」,從此開啟了陰謀論天馬形容的「大建制時代」:人們高談闊論著有個敵視女性主義的「父權建制」、共和黨有個負責造王/推舉總統的「東州建制」。

這些論述毫無歷史根據與學術嚴謹度地,忽視了自1912年以來,威爾遜、羅斯福、杜魯門、雷根、歐巴馬,都不是商界大老背書的對象(甚至就算柯林頓有商界支持,也不該忘了那時民主黨的主力「工會」是反他的)。但它們依然紛紛成為熱賣數百萬本的暢銷書。

美國真正存在建制的地方,僅在於外交政策。因為除了主要戰爭之外,大多美國公民的國際觀很差,對華府在國際干涉了些什麼並不知情。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因此在數十年間運作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亨利‧史汀生、哈維與麥克喬治‧邦迪父子、艾倫與約翰杜勒斯兄弟、迪安‧艾奇遜和亨利‧基辛格等人,可作為這方面的代表。

反之,在其他民生領域「反建制」的政治洗腦,則說明了為何靠著宣揚「美國夢」與「殺肥貓」當選的政治家會一再地無法兌現諾言;因為真正平等均權的社會同樣得靠歐洲的「社民黨」這類有「建制」基礎的機構促成。

但並沒有一個政治家真的有能力或意願顛覆現在這套美國市場機制的背後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高談反建制無異於「愛麗絲夢遊仙境」:你真的知道該往哪走,才能離開夢境回到現實嗎?
http://www.thenation.com/article/we-know-we-hate-the-establishment-but-do-we-know-what-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