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許洪福台北報導】「台灣出口已連續13個月負成長,」三三會理事長江丙坤說,「但是以物聯網及穿戴裝置為主的新經濟,將是拯救良方」。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也說,在這新經濟生態圈中,硬體製造與軟體服務結合是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所在,但是新經濟的發展仍需仰賴企業家們無私地協助!
三三會20日舉行四月份例會,邀請蔡清彥以「由新經濟時代的觀點 看創新創業契機」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例會由理事長江丙坤致詞揭開序幕,他表示,台灣在降低成本方面無人能及,但最近經濟不景氣導致出口下滑,台灣應從過去縮減成本導向轉為價值導向的創新。
蔡清彥說,過去台灣錯過「智慧終端轉移」與「行動網路興起」兩個重要契機,兩者的影響是科技讓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變容易,也使擁有平台的業者成為贏家。雖然硬體賺不到錢,但物聯網的出現對在硬體製造擁有優勢的台灣而言,是一項契機,故應該朝向軟硬體整合來發展。
蔡清彥也提到,目前工研院的新創公司成功案例,其中全台第一家切入穿戴式裝置健康照護領域的台醫光電,它是涵括光電、醫療、電子等跨領域整合的企業,由於研發的產品包括腕型血氧監測儀與非侵入式血糖儀等,因此吸引創投業者投資達3億台幣,是工研院新創公司目前募資的最高紀錄。
因此,他呼籲台灣要鼓勵年輕人勇敢創業,但是成功仰賴整個產業的合作,所以成功企業家應提攜後進,給年輕人機會就是給台灣機會。為此,工研院也成立了新創群英會提供新創公司資金、人脈、經驗等資源,希望從自身做起,幫助台灣藉由創新重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有會員問蔡清彥,如何提高年輕人的薪資?他回答這是教育出了問題,並舉自己朋友台大社會系畢業的小孩為例,因為失業相當怨恨社會,但老一輩的企業家卻也因為覺得一代不如一代而不肯給予年輕人機會,但他認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