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捷的陳述談起 (蕭思源) 

蕭思源 / 自由業 2016/04/10 13:54 點閱 3682 次
鄭捷首度在法庭陳述對法務部矯正暑的看法,不禁讓社會思考監所內的高牆究竟是怎樣的環境。(photo by imtv )
鄭捷首度在法庭陳述對法務部矯正暑的看法,不禁讓社會思考監所內的高牆究竟是怎樣的環境。(photo by imtv )

台北捷運殺人案的鄭捷終於良心未泯,在法庭上說出心聲,對死者及被害人家屬說「對不起,我做錯了」,鄭捷更進一步說明,雖然如果互換立場,他可能也不會原諒兇手,但他還是要道歉。這證明鄭捷認錯並向死者及被害人家屬道歉,是他的良知與誠意表現。

在台北捷運板南線持刀殺人,造成4死22傷,鄭捷在一、二審依殺人罪、殺人未遂等罪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雖然公開認錯道歉,但司法審判還是要依循法律,鄭捷無任何正當理由可以脫罪,相信鄭捷認錯道歉的目的也不是為求免死。

不過,鄭捷在法庭陳述,痛批法務部矯正署把收容人當人型廢棄物,應該改名叫「懲罰署」,這倒是需要嚴肅深入探討,不可以隨便輕忽的事情。鄭捷以自身在監獄內所見與感受,稱收容人在監所內被當作是人型廢棄物,做加工品受傷致使手指變形、出獄亦受到歧視、求職屢屢碰壁,「監所根本是鎖鏈加工廠」;高雄監獄挾持案後,收容人訴求也石沉大海。

如果鄭捷所言屬實,高牆內的悲歌真是外人無從知曉,那麼監獄內可就是問題重重,矯正署要自問,重犯受刑人處在監獄環境,如果只是混吃等死不知明天,到底是矯正了什麼呢?

社會上喊著人權、人道,主張要「廢死」的一群人,或許是有著崇高理想,但若監獄內如鄭捷所言,受刑人得不到矯正教化,出獄後照樣受到歧視,不判死刑或判了死刑卻不執行槍決,又有何意義呢?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鄭捷自忖法院作了宣判,也許很快就將遭槍決,而有發自肺腑的陳述,這也終於讓我們明白,社會上為「廢死」、「反廢死」爭論不休,終究只是「一廂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