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糾葛難釋懷 青少年自殺主因

林亭妤 2016/03/28 22:43 點閱 10615 次
最好的自殺防治方法,就是主動關懷身邊的人。(photo by users HASTYWORDS on pixabay)
最好的自殺防治方法,就是主動關懷身邊的人。(photo by users HASTYWORDS on pixabay)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不可忽視青少年的情緒波動!15-24歲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感情糾葛高居自殺原因第一名,其次為家庭問題和憂鬱症。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呼籲家長們,平時應多關注子女和哪些朋友來往,沉迷於什麼電玩,並提高對憂鬱症症狀的認知,萬萬不可大意將青少年的異常情緒歸類為「青春期正常現象」。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2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感情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元凶,因感情問題引起失望、焦慮、憂鬱、挫折,這些都是意圖自殺時會直接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

此外,103年民調數據顯示,全國15-24歲的青少年推估有15萬人患有網路成癮症。其中30%的青少年有情緒及溝通的障礙,認為待在家裡縮在房間,透過網路可以紓解憂鬱情緒,而20%的網路成癮症患者,曾患有自殺念頭。

「網路成癮,是指如果離開網路,會感到焦躁不安。」李明濱說,網路成癮症不只是「現象」,還是「結果」,代表潛在自殺風險的比例。家長如果看見孩子流連網路遊戲,不宜過度謾罵或者強制禁止,因為孩子可能已經出現情緒調解的障礙!此時應多花時間關懷,以溝通取代謾罵。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講師吳佳儀指出,有「重複自我傷害」動作的人被歸為高風險自殺人群,在青少年企圖自殺手法之中,就以割腕、吞安眠藥居冠,因為不會立即造成死亡,於是會不斷重複自我傷害行為。

另外,高居死亡手法第一名的是燒炭自殺,對此,李明濱表示,對大賣場的木炭買賣會有管理機制,賣場人員也會定期進修訓練,只要遇上純購買木炭的青少年、一般民眾等,都要第一時間搶先關懷,期望商場銷售人員能充當守門人,「防治自殺,人人有責。」李明濱說,透過工具的管理,自殺防治有明顯的效用,10年來青少年自殺人口已下降10%。

李明濱受訪還指出,接下來的清明連假需多注意留宿生、僑生的情況,此時最易發生「跳樓」此衝動性自殺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