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憑什麼吸引年輕人?(彭蕙仙)

彭蕙仙 2016/03/20 19:19 點閱 1812 次
參選黨主席的李新大聲疾呼,希望年輕人加入一起「造反」。(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參選黨主席的李新大聲疾呼,希望年輕人加入一起「造反」。(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或許是受到2次選舉結果的影響,各個政黨都積極爭取年輕世代的認同,尤其是較不受年輕族群認同的國民黨,更是努力想要拉攏青年人。例如參選黨主席的李新就大聲疾呼,希望年輕人加入一起「造反」。

政黨一如任何社團組織,都需要新血加入,但重要的是要思考:這個組織需要年輕人加入的理由是什麼?是帶來新的理念、加大行動的力度,還是……做個裝飾品,用來昭告世人:「我們也很年輕喔」之類的趕時髦行為?

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台灣的政治很流行所謂的「鐵票」,通常鐵票大都是比較資深的選民,因為對某個政黨存有長久的感情,因此到了投票時,不論候選人的政見甚至人品如何,只要是屬於他們長期支持的政黨所推出來的人選,投票章給他蓋下去就對了。

因為有鐵票,於是在選舉時出現很多荒謬的現象,包括「配票」、「棄保」等等。鐵票之所以能夠存在,理由之一正是因為年輕人大都對政治冷漠,投票日放假一天寧可去郊遊玩耍,也懶得去投票。因為過往台灣的經濟、社會一直在平穩發展中有所成長,年輕人的生活、前途按部就班,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年輕人覺得有沒有去投票對選情都沒太大影響。

直到2008年開始的金融風暴,讓全球經濟進入混亂甚至倒退期,年輕人發現自己所面對的將不見得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想未來,因為社會資源在大家習焉不察之下,已變得極不公平,扭曲的分配使年輕世代恐怕窮一生之力,也難以過上平穩小康的日子。

這個時候,年輕世人才開始把眼光轉向他們長久以來所忽視的政治領域,因為他們的未來就是由那個世界所決定的。年輕人走向政治,有其脈絡、更有其目標。他們並不是一覺醒來,就發現政治很有趣,所以開始關心政治、政黨的運作的。

年輕世代從不滿出發,參與政治、甚至取得權力,目的是在改變他們認為不合理的社會分配邏輯,是希望把公平正義帶進社會。至於他們要選擇什麼樣的政黨、或甚至自組政黨來實踐這樣的理念,關鍵在於政黨的屬性以及目標是不是跟他們的理念契合。

因此,希望吸引年輕人加入的政黨必須仔細思考,自己的政黨理念與所想要吸引的年輕世代是否有交集?甚至必須思考:自己的政黨是否做好準備迎接新人加入後,可能帶來的顛覆與破壞力量?如果準備不夠,引進新人的結果,很可能只是造成混亂與世代對立,這不但對政黨的創新沒有幫助,反而可能使得政黨在東施效顰下,變得面目模糊,最後弱化政黨的核心優勢。

因此,對任何一個政黨而言,要讓年輕世代認同之前,應該先做好政黨價值系統的盤整,確立自己為什麼以及用什麼吸引年輕世代加入。不要為了要年輕化而年輕化,因為青年並不是政治脈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