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呼 恐是阻塞性睡眠中止症

許瑋哲 2016/03/17 18:04 點閱 9164 次
兒童睡眠時打呼,要特別注意別輕忽。(photo by Ben_Kerckx on pixabay)
兒童睡眠時打呼,要特別注意別輕忽。(photo by Ben_Kerckx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許瑋哲台北報導】兒童打呼很可愛?小心可能是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醫師張詠森17日表示,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在兒童的盛行率約1%到4%,主要症狀是睡眠時,經常性打呼、睡眠中呼吸突然暫停又恢復等,若不治療恐導致孩童情緒起伏大、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下來甚至會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很多人覺得打呼是不需要來看醫生。」張詠森表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來說,若不治療會導致小孩易怒、沒耐心、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成因主要是因為肥胖、過敏性鼻炎及鼻塞等,這除了會影響睡眠外,也大大影響了小孩子的學習,現在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手術及使用呼吸器等。

如何讓小朋友晚上睡得安穩?張詠森強調,固定生活作息、充足睡眠時數、適度運動、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紅茶、奶茶、可樂及咖啡等。她建議,睡前2-3小時少用手機、電腦,因為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腦部褪黑激素分泌而引響睡眠。

增強孩童心理韌性 從陪伴做起

【台灣醒報記者許瑋哲台北報導】大人行為會引響孩童的心理韌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黃彥勳17日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記者會上表示,在懷孕期間的婦女,平時的身心狀態就會影響到胎兒的情緒,若孕婦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小孩之後可能會有焦慮等情況產生,所以懷孕期間配偶、家庭、朋友與工作環境的支持都很重要。

5歲前是基因作用與神經連結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家長或是其他照護者持續穩定地呵護、教導,對幼童的生理與心理都有重大的影響。黃彥勳強調,若這段期間的小孩受到父母的虐待,小孩之後就會容易有焦慮、緊張等創傷。

在兒童期跟青春期間,父母應陪同青少年學會探索環境,面對困難,思考問題,並嘗試解決,當孩童解決問題後就會建立自信,失敗時應教導學習面對挫折。黃彥勳指出,當孩童有足夠的心理韌性,因而可減少生病機會,減少青春期的偏差行為,所以陪伴孩童很重要,可多花時間陪他們聊天、玩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