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類因情緒哭泣 使人受感動

楊尚為 2016/03/17 19:19 點閱 49241 次
圖說:大哭一場,說不定能使人情緒更好。 (photo by pixabay.com)
圖說:大哭一場,說不定能使人情緒更好。 (photo by pixabay.com)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楊尚為綜合報導】達爾文曾說過,情感上的哭泣是沒有意義的,150年後,對眼淚的研究卻完全推翻了這個觀點,甚至成為人體最讓人困惑的謎團之一。其他的物種都是對疼痛、不適反射性的產生淚水,人類卻是唯一會因為「情緒」而哭泣的動物。科學家認為,從嬰兒時期的嚎啕到成人時期的哭泣,眼淚是人類社會連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觸發器」。

《時代雜誌》(http://time.com/4254089/science-crying/) 報導,「眼淚使我們看起來脆弱,而脆弱對人類網絡是非常重要的。自己情緒上哭泣時,腦中受到刺激的部位和看到他人哭泣時受到刺激的部位是相同的。」倫敦大學學院川柏教授提到,「在演化中的某個時刻,眼淚成為悲憫、憐惜的訊號。人類可以有情感的哭泣,也會對這種哭泣產生反應,而這對人類的社會互動行為十分重要。」

眼淚組成物有酶、脂質、電解質等,情感淚含有更多蛋白質,會使淚水比較黏稠。有個假說指出,這樣能使眼淚更慢流下,在臉上停留時間越久,其他人也就越容易看見。淚水可以非常有效的平息憤怒,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平和非常有效。

根據統計,94%的媒體文章指出哭泣對身心健康都是好的,如果忍住不哭反而對健康有害。南佛州大學的情緒心理學家羅騰堡表示,「事實上並沒有科學證據顯示,這件事是被虛構而成的。」

美國瓦薩學院心理學家克里厄斯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受試者看完一部悲劇電影後,來測量他們的情緒,通常哭過的人的情緒比沒哭的人要差。「因為人們會告訴自己哭過會讓自己比較好,如果沒有這個想法,哭完心情並不會變好。」

荷蘭心理學家維格霍茲執行了另一個實驗,注重在哭的「感情淨化」,測量受試者在看完悲傷電影後90分鐘的情緒。研究結果顯示,哭過的人比沒哭過的人心情更好一些,意思是哭泣能使人從沉重的情緒中更有效的恢復。

科學家推測西元前16世紀人類就有情緒引發哭泣的行為,從古希臘哲學家開始,人類就在猜測眼淚的真正的由來。直到1662年丹麥科學家史坦森發現,眼淚來自於淚腺。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就再也無法找出眼淚在生理上除了「濕潤」的功能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功用,於是將研究重點指向尚未挖掘的「情緒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