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切小後 史前人類大腦變聰明

楊尚為 2016/03/13 19:15 點閱 7972 次
圖說:把食物切小來進食,不只雅觀,也讓人類更好吸收營養。 (photo by pixabay)
圖說:把食物切小來進食,不只雅觀,也讓人類更好吸收營養。 (photo by pixabay)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楊尚為綜合報導】用火技術對人類發展有重大貢獻,其實把食物切成小塊,也是促成人類演化的契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透過實驗跟考古資料交叉比對,發現用火煮熟食物的技術的確讓人類更好消化,但在那之前,人類已使用石器將食物切小,讓人類的嘴巴變得更小,大腦則變得更大,因而更加聰明、更接近現代人。

1990年代末期,哈佛人類學家蘭姆曾提出,熟食的出現是其中關鍵,使得原本擁有現代人類3分之1大小大腦、和黑猩猩非常相像的原始人「人族」,能演化為兩倍大小大腦的「直立人」。

但是哈佛人類學家辛克表示,考古研究發現,最早的烹煮器具是在40萬年前,無法準確的證明「人族」的演化跟熟食有關;不過科學家發現,在350萬年前,「人族」已經知道如何使用石器來把食物切成小塊來吃。

於是辛克在實驗過程中,讓受試者食用生食、熟食及大小塊的食物,並以電極連結受試者下巴,觀察其肌肉運動,以及進食後吸收營養的速度。辛克發現,切塊的食物相較於整塊食物,讓受試者在咀嚼時保存能量,也證實了「使用石器將食物切塊」可能就是讓「人族」演化的重要因素。

當然,也不能忽略熟食對於人類演化的重要性。煮熟的過程中消滅了很多病源體,同時也讓食物保存得更久,也讓史前人類食物中毒的機率大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