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解讀/毒伊朗 (20160313 新聞週刊)

邱慕天 2016/03/13 19:16 點閱 664 次

《新聞週刊》 Newsweek
在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地下室深處,存有一個防備森嚴的金庫,打開裡面,居然是一批市價總值高達50億美元的藝術品,其中有培根、馬格里特、莫內、高更的名作,還有畢加索的巨大油畫以及安迪‧沃荷畫的毛主席肖像。這些都是前伊朗國家巴列維的夫人在1970年代的私家收藏。

這些封藏的作品,今年將有機會在德國和美國展出。它們代表的,是一個重新開始與國際文化交流的伊朗。

法航在今春推出巴黎、德黑蘭直航;在今年1月向法國買了價值250億美元空巴客機的國營伊朗航空,也準備大展拳腳,展開美國航線。中國與伊朗的貿易熱鬧滾滾,德黑蘭滿街是華人遊客。別忘了,這個城市的新地鐵是由他們打造的!1月習近平的訪問不僅打開了未來十年兩國6000億美元總值的貿易大門,輸出中國的石油與高鐵建設也將銘記著兩國的互惠情誼。

然而在這高速發展的風潮下,德黑蘭北部的高雅菁英「天堂」郊區一片暴發榮景,卻與市中心許多對變化依然無感的人們,形成兩個平行世界。2月份由改革派佔優勢的議會選舉,遠遠不足以撼動這個國家保守的神權勢力。趁著改革派與西方和談後帶來的熱錢,這群伊朗的什葉派菁英不但要在國內壯大自己人,還要趁著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衰退,狠狠地在葉門、敘利亞、黎巴嫩大筆投注軍費,與遜尼派大國沙烏地一爭區域霸主之位。

也許是因為如此,伊朗才會在和談後的去年11月又有試射飛彈的挑釁動作。德黑蘭可能會呈現出變化的跡象,但伊朗國內兩派的鬥法還會綿延下去。在該國撲朔迷離的政爭局勢明朗化之下,別太一廂情願相信伊朗正在變好。
http://www.newsweek.com/2016/03/18/inside-iran-sanctions-nuclear-deal-conservatives-reformers-43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