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死一死」別輕忽 老年憂鬱問題大

黃譯萱 2016/01/28 13:34 點閱 9881 次
董氏基金會請到新生代導演林君陽和資深演員陶傳正拍攝短片〈生日不快樂〉,呼籲社會重視老年憂鬱議題。(photo by 〈生日不快樂〉影片截圖)
董氏基金會請到新生代導演林君陽和資深演員陶傳正拍攝短片〈生日不快樂〉,呼籲社會重視老年憂鬱議題。(photo by 〈生日不快樂〉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老人家抱怨「我好沒用、死一死好了」,可能是認真的!因為老年人是自殺比例最高的一群,但憂鬱症就診率卻不到10%,精神科醫師陳永興28日在老年憂鬱防治記者會上指出,若家中長輩經常抱怨身體疼痛、持續悶悶不樂、記憶力衰退或對事物失去興趣等,可能不是老化,而是罹患了憂鬱症,應盡速尋求專業協助。

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28日合辦「老年憂鬱非老化」老年憂鬱防治記者會。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董氏關心憂鬱症防治多年,但相較於青少年、青壯年,老人族群因為大多散居在家,一直是最難關照到的一塊。但根據統計資料,老年人是自殺比例最高的一群,姚思遠認為,這和老年憂鬱被忽視有很大的關係。

羅東聖母醫院前院長、精神科醫師陳永興表示,老年憂鬱很容易和老化搞混,譬如身體老化本來就容易出現病痛,而子女、朋友若不在身邊,也常容易有失落感,記憶力也會因為老化而衰退,但事實上,若長期身體疼痛卻找不到病因、持續心情低落、不斷抱怨、對事物失去興趣、記憶力衰退等,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

「老化、失智等很難治療,但憂鬱症的治療效果卻相當好。」陳永興說,他年屆九旬的母親也曾出現類似症狀,看遍醫生都沒效果,後來才發現是罹患憂鬱症,一經藥物治療後,不僅記憶力都恢復,也不再抱怨身體病痛或有厭世感。

既然老化現象和老年憂鬱這麼像,該如何分辨家中長者是否罹患憂鬱症?陳永興說,子女多關心、多傾聽很重要,若老人家出現強烈負面、自責或無力感,常出現「我好沒用、死一死好了」等厭世的言詞,可能就有憂鬱症的傾向,不要只當成是老人家的抱怨,應盡速尋求專業協助。

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