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創獎 培植下一個電子業

鄭國強 2015/12/24 19:04 點閱 8779 次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中)表示,生物科技是台灣下一個產業機會,潛力不會輸給電子業。(鄭國強/ 台灣醒報)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中)表示,生物科技是台灣下一個產業機會,潛力不會輸給電子業。(鄭國強/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國強台北報導】生物經濟已成全球發展主流,也極可能成為台灣第二個電子業。立法院長王金平24日在第12屆「國家新創獎」中表示,美國已提出國家生物經濟藍皮書,行政院也會在2016年正式啟動生物經濟發展方案。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則說,生物經濟有機會讓台灣傳統製造業脫離毛利3到4的低利命運。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24日頒發第12屆「國家新創獎」,今年共有56項臨床、企業項目獲獎。王金平先與張善政參觀獲獎廠商創新成果,隨後致詞說,全世界都在擴大推動生物經濟產業,美國提出國家生物經濟藍皮書,歐洲也推出生物經濟永續發展計畫;中國也在積極推動生意景氣培養人才,行政院在2016年也將正式啟動生物經濟發展方案。

「台灣要成為創新島的方法是結合產業鏈與創新事業,每年從產業學界研究項目中,找出創新強項。」王金平指出,創投業成立生物科技基金、科技部也積極把研發成果下放產業界與學術界,成為台灣生物經濟進步的推力。他也讚揚國家新創獎12年來,結合了產、官、學術界創造價值供應鏈。

「生物經濟和傳統的製造業毛利只有3到4,相較之下更有機會成為台灣下個轉機。」張善政指出,不敢說生物科技業能一下子取代電子、資通訊產業,但這幾年生物科技業漸漸有所成績、被市場肯定,股價都有不錯的表現。他認為生技業爆發的年代已經來到,而生策會搭建的平台,例如「國家新創獎」是生物經濟起飛的重要跑道。

擔任評審總召集人的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說,30幾個案件送來決賽,最後選出的16個團隊都非常優秀,而評審團成員中除了學術界也有創投界的專家,使得團隊能獲得資源及商業營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