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蔡子岳綜合報導】女性購物真的比較大方?物價有差異。在紐約市政府近日公布的年度民生物品價格顯示,許多民生商品有所謂「女性附加稅」(pink tax)現象,同款或類似商品平均高於男性版7%。儘管從上世紀,美國各州便已逐漸立法禁止性別差異定價,然而如汽車、身體護理、服裝,甚至兒童玩具,皆有差異定價的現象。
紐約市消費者事務局日前公布2015年物價調查報告,在近8百項商品價格中,女性支出平均高出男性7%。同時據白宮資訊,儘管所得不平等逐漸拉近,美國全職工作者中,考量工作性質、學歷及年資後,女性平均所得約為男性8成。兩者綜合觀之,經濟上的性別不平等仍然根深蒂固。
為何在法令禁止下仍產生性別差異定價呢?長期研究商業行為與性別關連的蘭開斯特大學社會學學者吉塔爾解釋,「由於描述性別的用詞『兩性有別』,將男女對立,因而出現性別差異定價。」
紐約市調查中,明顯出現性別差異定價的民生商品分別是:洗髮潤髮等身體清潔商品差異5成,身體護理商品差異2成,女裝貴出8%,襯衫牛仔褲等較為男性傳統商品差距都在1成以上。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差異定價最大是汽車類,出現性別與種族的雙重差異定價,白人男性購車低於白人女性,白人女性又低於黑人女性,平均下來,白人女性購車貴出5成,黑人女性則貴出1倍之多。
但性別差異定價現象中,男性也是受歧視者。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比如美容護膚,同樣服務對男性收費高於女性3成,業者稱原因是為男性護膚除毛等較為費工。為了遏止這類差異定價,紐約市已明訂罰鍰,對違規者開罰50至500美金。
圖說:性別差異定價是市場力量結果,消費者若明智選擇商品,也可形成影響定價的力量。圖為成分接近卻有價差的洗髮乳。(photo by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