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被害者 蘋果日報6年都奪冠

許瑋哲 2015/12/15 07:12 點閱 8470 次
媒體不應該以銷售量為主,而忽略了個人的隱私。(photo by 影片截圖)
媒體不應該以銷售量為主,而忽略了個人的隱私。(photo by 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許瑋哲台北報導】「媒體在報導時,最讓閱聽人不滿的是以消費被害者來衝銷售量。」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14日公布第6屆平面媒體「金芭樂獎」得主,其中《蘋果日報》蟬聯6連霸,以37%得票率成為「最需改進的媒體」。秘書長葉大華表示,各大媒體在呈現新聞的同時,應該要注意未成年者的隱私,不該暴露他們的隱私或增加負面標籤。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媒體改造學社等團體組成的「兒少媒體監督連線」,14日共同公布第6屆平面媒體「金芭樂獎」得主,其中《蘋果日報》以37%得票率成為報導手法最需改進的媒體外,動新聞以29%勇奪第二、其他依序為《中國時報》(13%)、《自由時報》(12%)與《聯合報》(9%)。

葉大華表示,現在很多新聞在被轉傳幾天後才發現是假的,但傳播這些新聞會造成對下一代教育的困擾。媒體改造學社輪值召集人劉昌德表示,青少年最常使用的是網路,透過網路看新聞、影片等,網路影響力對媒體還有滲透效果。

兒少媒體監督連線也選出3則年度重大兒少新聞,其中包括「新竹國中少女虐殺案」、「反黑箱課綱運動學生林冠華以死明志」、「嘉義國中生自殺身亡」,並於11月19日至12月2日在「兒少新聞妙捕手」網站舉辦票選,共有1085位閱聽人參與。

根據票選最後結果顯示,41%的閱聽人認為新竹少女事件的報導標題過於聳動,又以《蘋果日報》的負評淨率最高,33%的則認為文章內容過度描寫犯罪過程。而20%的閱聽人則認為林冠華事件和嘉義國中生事件報導中,暴露了未成年當事人的隱私,有超過5成的閱聽人認為這些新聞在消費被害人作為賣點。

「媒體不應該以銷售量為主,而忽略了未成年者或未成年關係人的隱私。」葉大華表示,「這會讓人覺得是在消費被害者。」劉昌德表示,這幾年因公民團體要求,紙媒開始有一些自律,雖有進步卻仍不足,葉大華也強調,由於紙媒日漸式微,明年將以網路媒體及網路即時新聞報導品質,作為金芭樂獎監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