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原住民傳統文化不被理解!布農族獵人王光祿打獵孝親卻被重判3年,部落文化工作者分析,這起事件凸顯原漢間價值的衝突,必須從「肯認原住民狩獵權」開始,進一步推動原住民自治來解決。《賽德克巴萊》演員林慶台也指出,政府只會說「依法行事」卻沒有理解原住民文化脈絡,他警告政府應檢討,「不要再引發一次霧社事件。」
持槍被汙名化
對於原住民持槍問題,台東安朔部落工作者阿拉拜‧巴答拉戈認為,王光祿事件凸顯整體社會仍受到日本殖民時代所遺留的影響。他指出,當時漢人只要有武器就叛亂,加上深山裡的原住民非常剽悍,對日本政府來說,「只要持有槍械就會叛亂,應用法律禁止」,造成原住民狩獵行為長期受到汙名化。
阿拉拜還比喻,讓原住民不能持槍、打獵,就像「農業族群不能使用農機耕種、漁民不能使用現代漁船一樣」,「怎麼能不逼迫原住民出聲反抗?」
林慶台也說,政府常強調「依法行政」,卻沒有深入理解原住民的文化脈絡,他擔心持續的文化衝突會造成原住民反撲,呼籲當政者應重視原住民心聲,「不要再引發另一次霧社事件!」
從肯認狩獵權開始
花蓮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吳明季表示,許多環保人士批評,原住民狩獵行為會傷害生態物種,凸顯環保團體與原民團體雙方價值觀的衝突。但事實上,以漢人身分嫁到奇美部落、在奇美待了20幾年的她觀察,族人對於環保人士常說的「現代狩獵規範」並不抗拒,問題是這個「狩獵規範」要怎麼形成?
「很多環保人士會說,現代原住民也沒有真的遵守傳統的狩獵規範,這其實是很大的迷思!」吳明季指出,現代的部落大多維持著一種現代與傳統並行的微妙平衡,但外人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常常會做出武斷、錯誤的認知,再度造成族群情感傷害。
吳明季認為,環保人士和原住民間共商新的狩獵規範,並非不可能,「但這必須建立在『肯認原住民狩獵權』的前提下。」她指出,雖然在法律上已經傾向將獵槍和打獵行為除罪化,但實務上卻仍面臨許多挑戰,「比方說祭典時的狩獵應是被允許的,卻還是常有人因此被起訴,而族人要登記獵槍,也常被派出所拒絕。」
原住民立委只聽黨意
對於事件遲遲無法透過正當法律程序得到解決,林慶台認為,應從現行的原住民民代開始反省,「現在的原住民代表往往只是跟著自己的黨!」阿拉拜也說,現在的原住民立委多是「黨意立委」,根本無法忠實反映族人的心聲。
對於文化衝突,吳明季和阿拉拜都認為「原住民自治才是解方!」阿拉拜強調,唯有透過設立原住民自治區,藉由原住民自治法來規範,才能夠在不牴觸部落精神下,建立新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