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小黃向Uber看齊,最快明年1月就可以用APP叫小黃了,還可以看到車況等資訊。但針對交通部推動「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交大運管系副教授王晉元8日表示,「效果有限,Uber對司機品質採重點考核,才是民眾喜歡搭乘Uber的原因。」北市計程車駕駛工會常務理事林聖河則說,認同分級收費,但政府應加強力道取締Uber。
交通部計畫2016年推出「多元化計程車方案」,分別是「採總量管制」限制小黃數量、「放寬對小黃車身限制」讓小黃不限於黃色,及「限量提供費率加成」對新車提供加價收費等。對此, 王晉元8日受訪時表示,「Uber之所以能與小黃抗衡,除了網路技術運用外,還有對司機品質的管制。」
王晉元指出,限量費率加成在小黃與Uber的競爭上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在收費一致的情況下,「目前小黃的服務品質不均,民眾會更在意司機品質與車輛新舊,甚至不反對加價搭乘新車或服務良好的小黃。」他說,在司機品質管制方面,客戶投訴小黃僅以輔導方式改進,而Uber會直接剔除司機,相對而言司機品質較佳,民眾更願意搭乘。
「交通部採小黃總量限制的立意雖良好,但管制僅限於車行。」王晉元表示,小黃司機只要符合5年內沒有重大交通違規等規範,就能成為優良駕駛並申請個人車行,但個人車行並不在地區總量管制的範圍內,「若政府不修法做更嚴謹的管制申請,總量管制將形同虛設。」他指出,而小黃車身放寬標準,開放多種顏色的車身,與提升Uber競爭力上並沒什麼關連。
林聖河表示,「認同小黃依照服務品質的好壞,及車輛的新舊,做不同的分級收費,因為民眾喜歡搭新車是人之常情。」政府應再加強力道管制Uber,Uber司機的服務品質雖平均,但政府限制具有八大前科的人不能成為小黃司機,Uber卻沒有限制,民眾乘車的安全性應高於服務品質。
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則認為,支持交通部的多元政策,除了能讓乘客更多元的選擇搭乘交通工具外,還能讓台灣小黃經營上做一個大方向的改變,讓願意用更高成本服務民眾的司機,可以取得更優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