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舊鐵道重新設計 活化成多功能空間

蔡子岳 2015/12/03 17:59 點閱 5611 次
自然復植的綠蔭已經遮蔽舊鐵道沿線,老鐵軌與舊車站將成為新加坡市民多樣用途空間。(photo by Singapore Urban Redevelpoment Authority)
自然復植的綠蔭已經遮蔽舊鐵道沿線,老鐵軌與舊車站將成為新加坡市民多樣用途空間。(photo by Singapore Urban Redevelpoment Authority)

【台灣醒報記者蔡子岳綜合報導】南北縱貫的百年舊鐵道,未來將成為獅城的新綠地運動公園。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日前宣布,將把退役後荒棄的舊鐵道沿線,與新古典風格的車站重新設計,化身為自行車與路跑步道、原野教育、市民廣場等綜合功能的公共空間,同時將這條線型鐵道公園命名為「生活之線」。

這條縱貫新加坡南北的舊鐵道建於1903年,原為星馬鐵路南端,全長24公里,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馬來西亞仍保有鐵路沿線土地主權。當旅客南入新加坡國界時,必須下車至新加坡海關辦理入境,形成一塊在新加坡境內入出境的「飛地」(即主權國與領土相互分離)。

主權爭議直至2011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才終於協商落定,讓新加坡獲得鐵路線主權,鐵路沿線風光蓊鬱,很快成為新加坡市民懷舊與慢跑運動的去處。

鐵道終點丹戎巴葛車站建於1932年,緊鄰最大港岌巴港,曾為最繁忙的客貨集散點,設計師取芬蘭赫爾辛基車站為樣,整體為新古典主義風格,外牆特色4尊大理石雕像代表當時大馬地區經濟4大部門,農、商、工、交通,將完整保存,而鐵道沿線兩側自然復植的林木茂盛,隔絕喧囂,成為鬧中取靜的運動去處。

新加坡儘管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29位,亟需建宅空間,但市區重建局並沒有拆毀鐵路線上的站台大廳改作建宅用地,相反地,重建局在計畫中指明,鐵路廊道將作為沿線居民的公共空間,天然復植的綠地將可以露天播放電影、露營、自然教學使用,還為活動者設計了沐浴間。

都市舊空間應為保存「社群連結」及「集體記憶」而服務,或者作為土地資本的生產工具進而貢獻GDP?在都市設計的永恆兩難問題上,地狹人眾的新加坡又做出了值得深思與借鏡的新設計,設計概念圖已於11月30日公布於市區重建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