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張老師25年以上,獲得「傑出貢獻輔導服務獎」的劉愛玲分享,鼓勵民眾找尋自己的快樂、興趣及肯定自我,可減少自怨自艾的精神折磨。(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23/191/big/%E5%9C%96%E8%AA%AA%EF%BC%9A%E6%9C%8D%E5%8B%99%E5%BC%B5%E8%80%81%E5%B8%AB25%E5%B9%B4%E4%BB%A5%E4%B8%8A%EF%BC%8C%E7%8D%B2%E5%BE%97%E3%80%8C%E5%82%91%E5%87%BA%E8%B2%A2%E7%8D%BB%E8%BC%94%E5%B0%8E%E6%9C%8D%E5%8B%99%E7%8D%8E%E3%80%8D%E7%9A%84%E5%8A%89%E6%84%9B%E7%8E%B2%E5%88%86%E4%BA%AB%EF%BC%8C%E9%BC%93%E5%8B%B5%E6%B0%91%E7%9C%BE%E6%89%BE%E5%B0%8B%E8%87%AA%E5%B7%B1%E7%9A%84%E5%BF%AB%E6%A8%82%E3%80%81%E8%88%88%E8%B6%A3%E5%8F%8A%E8%82%AF%E5%AE%9A%E8%87%AA%E6%88%91%EF%BC%8C%E5%8F%AF%E6%B8%9B%E5%B0%91%E8%87%AA%E6%80%A8%E8%87%AA%E8%89%BE%E7%9A%84%E7%B2%BE%E7%A5%9E%E6%8A%98%E7%A3%A8%E3%80%82%EF%BC%88photo_by_%E9%84%AD%E7%BE%BF%E8%8F%B2%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1.jpg?1446981018)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以前求助『張老師』的問題,成長多是親子教育問題,現在變成精神疾病與網路上癮症。」服務張老師25年以上,獲得「傑出貢獻輔導服務獎」的劉愛玲8日說,根據張老師台北地區103年的服務資訊指出,精神疾患佔了5%,104年1到9月精神疾患成長到7%。
劉愛玲表示,「一直以來求助張老師的問題多以親子教育等家庭問題居多,但現在精神疾患與網路成癮部分,則逐年有成長的趨勢。」台北張老師中心推廣組組長周美蒂也指出, 103年1到12月總計共24442人次求助,其中精神疾患佔5%,計1222人次,而104年1到9月統計共17919人次求助,精神疾患成長到7%,佔1262人次。
根據台北張老師中心統計,前3名的求助問題項目與去年統計項目相同,台北地區104年1到9月統計共17919人次求助,其中「突發危機」佔22.7%,計4850人次,「自我及人生觀問題」佔21.3%,計18702人次,「家庭問題」佔20%,計4275人次。而「兩性感情問題」居第4名,佔11%,計2049人次。
劉愛玲認為,可能是近年生活步驟加快,讓大家壓力不少造成精神疾患問題增加。她說,「鼓勵民眾以找尋自己的快樂、興趣及肯定自我的方式出發,就算是以志工形式投入工作,若能發揮自己的愛心與能力,就能增加自我肯定,減少自怨自艾的精神折磨。」
張老師基金會自民國58年成立以來,已歷經46個年頭,不僅在社會問題輔導上,給人生遇到問題的人們一盞明燈和信心,更是心理輔導界輔導人員訓練的翹楚。8日舉辦台北地區獎謝典禮,感謝今年296位義務張老師在台北地區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