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具有為兩岸破冰意義(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11/04 21:06 點閱 1742 次
「馬習會」是一個形式大於實質的政治會面,卻具有為日後兩岸政治協商「破冰」的意涵。(photo by Wikipedia)
「馬習會」是一個形式大於實質的政治會面,卻具有為日後兩岸政治協商「破冰」的意涵。(photo by Wikipedia)

「馬習會」是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已經脫離國共對話的格局。在不簽署任何協議、不發表聯合聲明的前提下的「馬習會」,是一個形式大於實質的政治會面,卻具有為日後兩岸政治協商「破冰」的意涵。

畢竟,兩岸高層繼續老不相往來,再密切的民間互動,甚至再多的經貿協議,總是無法多跨一步進入政治層次的會談。但經此一會,台灣再沒有理由拒絕兩岸「政治談判」,這對下一任總統或是未來的任何一任總統都會帶來來自中國的政治壓力,影響可謂深遠。

馬追求「歷史定位」?

外界多解讀是馬英九總統為救國民黨2016的選情而出招。從這角度來看,為求選情而來場「馬習會」,未免太抬舉馬總統。倒是追求歷史定位之說,比較符合現狀。

自連任伊始,丟出「馬習會」風向球、設定政治議程等,一再的突顯馬總統對歷史定位的焦慮。在北京APEC場合見面,卻因太陽花學運導致服貿協議卡關、張顯耀共諜疑雲等因素,徹底打亂「馬習會」佈局。

若是去年在APEC峰會進行「馬習會」,兩人都可以「黨的最高領導人」見面,避開敏的身分問題,但新加坡會面時,馬英九已今非昔比。

九合一選後,被迫辭去黨主席,只剩下總統職務,在「一中原則」下,若是以「國家主席」和「總統」會面,不僅習近平無法接受,相信中國內部也會有雜音,而雙方降格互稱「先生」就不會有太多考量,這是兩岸政治的現實。

辜汪會談早埋伏筆?

藉APEC峰會進行「馬習會」破局後,國共兩黨在今年5月「朱習會」時,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身份提出「當前兩岸關係處於新的重要節點上」,或許已預埋「馬習會」契機。

總統府也精準抓住習近平出訪新加坡時機,再循第一次「辜汪會談」模式,選擇與兩岸交好的「第三國」,並利用外交活動「不期而遇」方式碰面,難免遇到協調、折衝的困難。

美仍堅持「三公報一法」

華府還是維持對兩岸關係的一貫立場,信守「三公報一法」政策,不希望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就能理解白宮對「馬習會」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

至於有利於國民黨選情,未必樂觀,在此之前,朝野很難理性看待「馬習會」,論戰交鋒在所難免。
最重要的是,過程中有無損及台灣利益的任何條件交換,總統府必須說清楚、講明白,方能釋全民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