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伊斯蘭國戰爭進退維谷,俄羅斯趁勢介入戰局,阿塞德統治下的敘利亞,存在左右政局的因素,在變與不變中,前景難卜。
英國《經濟學人》近期刊載一幅凱文.卡洛夫爾( Kevin Kallaugher)的卡通專欄 (KAL's Cartoon):「阿塞德,坐著的總統(Assad, the sitting president)」。
以對比方式,簡捷有力地道出敘利亞政局的變:俄羅斯出兵轟炸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或反叛軍)據點前,歐巴馬要求阿塞德下台,只有阿塞德獨自一人回應;在普丁介入內戰後,歐巴馬的立場不變,但是,阿塞德已跨坐在普丁肩上。
不變的是,阿塞德依舊在內戰和伊斯蘭國攻擊中統治敘利亞。這幅漫畫點出政治的現實:沒有俄羅斯撐腰,阿塞德政權難以存續。
武力空襲還是政治改革?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局後,看似展現打擊伊斯蘭國(IS)的決心,但是,普丁一方面下令密集空襲反政府軍和伊斯蘭國據點,讓美國質疑是為協助阿塞德鞏固政權;另一方面又表示「對敘利亞發動的空襲規模有限,希望阿塞德為國家與人民,接受政治改革與妥協」。
換言之,克里姆林宮也認知武力無法徹底解決敘利亞衝突,只有通過民主選舉一途,與美國所主張的民主價值若合符節,究竟在派兵空襲和要求政治改革之間,俄羅斯對敘利亞的立場是否前後不一?或者,普丁的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膏藥?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華府自伊拉克撤軍後,遞補留下的中東地區權力真空,加上敘利亞是長期盟友,穩住大馬士革政局,便可以和伊朗組成對抗美國的聯盟。與此同時,歐巴馬採取有限度空襲戰術,無法徹底殲滅IS,一旦阿塞德政權因此崩解,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再者,若是敘利亞情勢急轉直下,成為另一個利比亞,不利於俄羅斯在中東的佈局,勢必要阿塞德交出政權,再扶植可以讓克里姆林宮完全掌控的政府。因此,出兵敘利亞,以及要求通過政治手段解決衝突,全然是普丁政治精算後所採取的行動。
俄羅斯對中東的影響力
敘利亞何時會舉行總統和國會大選,取決於普丁對大馬士革的壓力,以及阿塞德完成延續政權的準備工作。一旦通過民主選舉,阿塞德再度掌權,歐巴馬沒有理由要求一位民選總統下台,美國長期對非民主國家推銷的美式民主價值,只會落人口實,只有選擇封口,屆時,俄羅斯更能在中東推進其政治影響力。
阿塞德會接受政治協商解決內部衝突,或是硬頸直到下一波人民蜂起才謝罪下台?在普丁強力介入敘利亞戰局後,不論敘利亞政局的變與不變,都寓意美俄在重建中東政治秩序的較勁。
在最終分析上,阿塞德政權或許會崩壞,或許會成為黎凡特(Levant)地區的「索馬利亞」。前者,將導入西方政治秩序,使大馬士革加入民主俱樂部;若是後者,一個四分五裂的敘利亞,在伊斯蘭大義名份之下,可能激發中東暴力,在其境內的化武將會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