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無政府 聯合國任重道遠(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10/27 18:17 點閱 1687 次
聯合國70年在國際政治經濟等領域,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國際秩序仍面臨恐怖主義嚴峻挑戰,部分國家人民仍在戰火下求生。為聯合國總部外的各國國旗。(photo by Wikimedia)
聯合國70年在國際政治經濟等領域,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國際秩序仍面臨恐怖主義嚴峻挑戰,部分國家人民仍在戰火下求生。為聯合國總部外的各國國旗。(photo by Wikimedia)

全球超過70個國家的300多座著名地標亮起藍色燈光,慶祝聯合國成立70週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雖在國際政治經濟等領域,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但是,70年過去了,國際秩序面臨恐怖主義嚴峻挑戰,部分國家人民仍在戰火下求生,在聯合國的下一個70年來臨前,能否見到全球和平的曙光?

聯合國的貢獻

回顧聯合國70年的歷史,在國際情勢劇烈變遷的過程,根據《聯合國憲章》揭示的安全、發展和人權的宗旨,從簽署、生效到成立,確立戰後國際秩序的原則。在此期間,提供80個國家的9000餘萬人糧食、救助3870萬難民、協助4.2億窮人脫貧、廢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協調200個國家因應氣候變遷、減緩全球暖化。

此外,聯合國12萬名維和部隊人員,投入包括南斯拉夫、盧安達、東帝汶等內戰國家的維和任務,利用外交手段協助60個國家完成民主選舉。這些重大成就,使得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工作人員,獲得11次諾貝爾和平獎。

當然,在推進全球和平、安全上,聯合國的維和工作也並非無懈可擊。盧安達的種族清洗、蘇丹的種族滅絕、以及在剛果、波西尼亞、安哥拉、索馬利亞、伊拉克的失敗經驗,都讓國際社會質疑沒有實質武力做後盾的聯合國,不過是無牙老虎,對解決重大衝突並未發揮應有的功能。

聯合國的缺失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存在著南北發展的鴻溝以及各種不公平現象,加上博科聖地和伊斯蘭國(IS)等新型態的恐怖組織和恐攻,聯合國除了要面對缺乏民主和效率的內部挑戰外,也要面臨在全球治理中被邊緣化的危機。

聯合國成立後,對維護國際和平安全、推動共同發展和促進人權方面的努力與貢獻,確實有目共睹,但仍有未竟之功。2000年針對貧窮、教育、疾病等議題所訂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在執行15年後,只有「貧窮人口減半」一項達標。關鍵就在於,世界各國並未如預期,放棄本位/單邊主義,通過聯合國的平台攜手合作,間接削弱聯合國主導力量。

今年9月底召開聯合國大會之前,就政治、社會、經濟、環境等領域,再臚列2030年前達成的17個目標,應對包括氣候變遷、人道危機、永續發展等任務,要在15年內達成,恐怕不易。

秘書長潘基文雖說:「若沒有聯合國,世界將更黯淡無光。」但聯合國的存在,卻對敘利亞內戰、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烏東戰亂束手無策。尤有甚者,在對抗激進組織博科聖地和IS上,只作壁上觀,從未擔綱要角。

盼能限制「五常」權力

對此,多數會員國把矛頭指向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中、美、英、法、俄五個常任理事國,因各自國家利益考量,以否決權限縮重大安全議題合作的空間,才會導致聯合國無能,改革安理會、限制「五常」權力的呼聲再起。由於改革案涉及國際體系權力重新分配的問題,短期內要成功改革安理會的可能性並不樂觀。

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任何國家都無法取代聯合國作為全球性規範的制定者和執行者。聯合國提出未來15年的全球發展藍圖,要「超越語言、文化和宗教差異,團結所有會員國,拯救未來世代免於戰爭殘害」,能否完成超級任務,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