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記憶 「織音生景」聆聽大地

鄭國強 2015/09/30 19:59 點閱 5696 次
「織音生景」展覽,將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聲音紀錄,結合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保存在地的人文自然聲景地圖。(photo by 民眾提供)
「織音生景」展覽,將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聲音紀錄,結合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保存在地的人文自然聲景地圖。(photo by 民眾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鄭國強台北報導】消失的景色可以從照片找回來,但轉瞬即逝的聲音呢?新北市文化局策辦的「織音生景」展覽,將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聲音紀錄,結合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保存在地的人文自然聲景地圖。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不只是為藝術而藝術,希望透過聲音,引發市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重視。」。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台灣聲景協會合作舉辦「織音生景:當代藝術X在地聲景」,30日開幕正式展出。「聲景」(Soundscape)這個概念融合了聲音與風景,因聲音的樣態與環境之間有綿密的關係,具有豐富的在地特色,「聲景保存」成為全球最新的文化藝術趨勢。

「聲音是台灣土地的邀請。」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范欽慧表示,聲音是極具穿透力,但台灣多樣美麗的聲音卻長久被忽略,這次展覽是當代藝術與在地聲景的結合,希望透過海洋與森林的寂靜的力量,喚起民眾聆聽土地聲音的態度。

「從小狗對喇叭裡的主人聲音有反應,我們知道聲音可以給人另一個世界,特別是已經消失的世界。」林寬裕說。「織音生景」在新北市政府大廳與藝文中心同步展出,展出聲音素材包括台灣在地的東北角海岸、貢寮水梯田等自然地景聲,以及特有的人文聲音紀錄,

聲音不分貴賤,「織音生景」也展出了庶民生活的小吃攤、瀕臨失傳的打鐵、裁縫、活字印刷等傳統產業聲息,還有稀罕的1969年日本人所錄下的阿里山蒸汽火車聲與台灣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聲,邀請市民一同來喚起聲音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