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什麼自信心的劉苡萍,經過老師的鼓勵後成為自信心十足的孩子。(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22/093/big/%E5%9C%96%E8%AA%AA%EF%BC%9A%E5%8E%9F%E6%9C%AC%E6%B2%92%E4%BB%80%E9%BA%BC%E8%87%AA%E4%BF%A1%E5%BF%83%E7%9A%84%E5%8A%89%E8%8B%A1%E8%90%8D%EF%BC%8C%E7%B6%93%E9%81%8E%E8%80%81%E5%B8%AB%E7%9A%84%E9%BC%93%E5%8B%B5%E5%BE%8C%E6%88%90%E7%82%BA%E8%87%AA%E4%BF%A1%E5%BF%83%E5%8D%81%E8%B6%B3%E7%9A%84%E5%AD%A9%E5%AD%90%E3%80%82%EF%BC%88photo_by_%E9%84%AD%E7%BE%BF%E8%8F%B2%EF%BC%89-1.jpg?1442831799)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我來自一個不一樣的家庭。」單親家庭長大的台中市石角國小劉苡萍,如同飛出鳥籠的雀鳥,快樂的介紹自己。曾經是不愛念書的問題兒童,在教育部補救教學計畫下,成為眼睛散發自信亮光的孩子。
教育部21日在教育部向頒發績優楷模獎給補救教學績優的學校及學童,鼓勵每一個因為補救教學計畫而獲益的學校及孩子。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表示,「不要因為弱勢或地處偏鄉,就讓孩子們缺少學習的機會。」
「別人收拾書包都要回家,我卻去上課,有點淡淡的哀傷阿。」劉苡萍用幽默的開場分享自己的故事,讓台下的師長都大笑了起來。課後補救教學師長細細的解說學科所不懂的地方,讓劉苡萍開始改變讀書的態度,「如果我覺得數學難,那永遠都會很難。」從此成績開始成長,能夠適時的追上其他學生。
劉苡萍原本對自己沒什麼信心,在老師更認識她以後,鼓勵她擔任司儀、參加演講增加自信,並且肯定她學習上主動提問,讓她也把這樣的學習風氣帶回原來的班級中。
花蓮縣景美國小林立玄的母親江雅玲上台分享身為母親的感受,「我的兒子從小就是過動兒,常常破壞學校秩序。」學校了解後,老師花更多的耐心教兒子,「如果你有一個不一樣的孩子,不要很快就否定他,要給特殊的孩子們肯定。」
新竹市新科國民中學的陳駿逸靦腆的說自己的故事,「7年級後,數學開始變難,都只考個為數。」經過校方安排,將他抽出來小班教學,他雀躍的說「之後我居然成為數學小老師,教同學算數學。」
教育部補救教學計畫自民國95年來,已推行了近10年,未來每一年也要將教育資源繼續推行到有需要的學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