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國內經濟前景大不妙,文化部長洪孟啟在政院擴大內需要求下,打算與教育部結合,在今年11月發放給全國從國小到大專學生每人300元圖書禮券。此項計畫預計動支9.9億,希望在明年3月計劃結束前,可以創造出59億內需市場。政府動用約10億,何以可以滾出近60億的紙本圖書銷售市場,難道圖書券是連動債或飆股?
原來文化部的規畫是圖書禮券為100元3張,但是每次購買1本書只能用1張,也就是說超出部份學生或家長得掏自掏荷包,以目前實體書店內單冊圖書便定價數百元,以此類推用此計當可搶救奄奄一息的台灣出版社。文化部也指出,此一圖書券可提倡閱讀,提振出版。
還有一個關鍵,那便是閱讀或欣賞藝文活動,基本上是一種高度又內化的心靈交流與洗禮,國內會紙本圖書不斷透過價格打折和密集推新書,便是一種有如在屍體上打強心針、又不停電擊的手段。
在如此情形下都難以把閱讀風氣找回來,作家還得在演說中配合出版社賣書,和夜市攤商沒兩樣,如果連找出病根都束手無策,請問發圖書券式的特效藥又有何用。別忘了,偏鄉學童營養午餐費都繳不出,又何來天龍都會孩童家長有閒錢幫小孩買書?
國內公共圖書館經營的愈來愈像百貨公司,一堆人只是去逛逛和和看裝潢,成了到此一遊景點,在網路的橫掃、滑世代的大興,學校教育只重升學求功名下,閱讀的經營和扎根,不是灑個幾個億便藥到病除,而是一種國民文化素養的內化與自修。
若連文化部都搞不清病因,那發圖書券早晚和台灣的文創一樣,成了文化政策上的笑話,至於禮券那便是另類狗皮膏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