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接任以後,國際間的專家學者¬-「派」,就曾經分析兩岸關係會從重視經貿轉向偏重文化的層面。(photo by Wikipedia)](/system/assets/images/000/021/704/big/%E4%B8%AD%E5%9C%8B%E9%A0%98%E5%B0%8E%E4%BA%BA%E7%BF%92%E8%BF%91%E5%B9%B32012%E5%B9%B4%E6%8E%A5%E4%BB%BB%E4%BB%A5%E5%BE%8C%EF%BC%8C%E5%9C%8B%E9%9A%9B%E9%96%93%E7%9A%84%E5%B0%88%E5%AE%B6%E5%AD%B8%E8%80%85%C2%AC%EF%BC%8D%E3%80%8C%E6%B4%BE%E3%80%8D%EF%BC%8C%E5%B0%B1%E6%9B%BE%E7%B6%93%E5%88%86%E6%9E%90%E5%85%A9%E5%B2%B8%E9%97%9C%E4%BF%82%E6%9C%83%E5%BE%9E%E9%87%8D%E8%A6%96%E7%B6%93%E8%B2%BF%E8%BD%89%E5%90%91%E5%81%8F%E9%87%8D%E6%96%87%E5%8C%96%E7%9A%84%E5%B1%A4%E9%9D%A2%E3%80%82%EF%BC%88photo_by_Wikipedia%EF%BC%89.jpg?1441629467)
在媒體平台日新月異、快速轉變的時代,國家的歷史文化,代代相傳以後,後代對於前世發生過的歷史,毫無印象更無所感。要能妥善保存,不只靠文字書籍的記載,還需要影像視頻來輔助閱聽大眾,電影、電視和網路影音的文化創作,就具有發揮影響的作用。
【深植民心的軍事史紀】
中國在九月三日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典禮,國際間透過接收衛星訊號和互聯網不斷訊,目睹武裝部隊向世界展示兵力,但在閱兵之前,自辛亥百年的2011年開始,中國利用有計劃拍攝抗日戰爭歷史有關的軍事電視劇大片,早已經從歷史和文化的層面,深深影響人心。
台灣的民眾對於閱兵典禮上地面方隊的名稱,可能都是從文字書籍上的印象,但這些方隊都曾經是中國電視劇中,著名戰役的主力部隊,直到近幾年,中國透過網路小說的改編,製作成電視劇,讓現代的民眾,也了解這些曾經投入戰爭部隊的真面目。
2011年辛亥百年以來,中國的電視台頻道,大都安排晚間熱門時段播出官方製作的電視劇,從「中國遠征軍」拉開序幕,譬如狼牙山方隊,就有「我是特種兵」系列,描述海軍陸戰隊的「火藍刀鋒」,講到空軍的「第五空間」,百團大戰的「太行山上」一二九師,以及和海上維和護漁有關的「艦在亞丁灣」。
這些軍事大片,大部份都只有30到40幾集的長度,每天播出一到二集,不管是正史或稗官野史,其目的是藉由影像視頻影響民心,據說公部門還要求部屬必看和繳交心得報告,這種作法被深深烙印在中國民眾的印象中,也間接影響國際間對抗戰史實的認定。
【文化統治的影響力】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接任以後,國際間的專家學者¬-「派」,就曾經分析兩岸關係會從重視經貿轉向偏重文化的層面,而近幾年來,中國以抗戰歷史為主題的軍事電視劇盛行,也呼應了這個趨勢的確存在,台灣即使對中國扭曲史實嚴正抗議,但就是缺少類似影像視頻「有形文化」的說服力。
任何形式的文化傳播都足以影響民眾的視聽,即使習近平在閱兵典禮上,聲稱將裁減戰力,但是中國用影像講歷史、論戰力,早已經佈局多年,將文化層面的戰爭列為是兩岸之間未來的主流之戰,台灣是否有所警覺?
【文化統治的影響力】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接任以後,國際間的專家學者¬-「派」,就曾經分析兩岸關係會從重視經貿轉向偏重文化的層面,而近幾年來,中國以抗戰歷史為主題的軍事電視劇盛行,也呼應了這個趨勢的確存在,台灣即使對中國扭曲史實嚴正抗議,但就是缺少類似影像視頻「有形文化」的說服力。
任何形式的文化傳播都足以影響民眾的視聽,即使習近平在閱兵典禮上,聲稱將裁減戰力,但是中國用影像講歷史、論戰力,早已經佈局多年,將文化層面的戰爭列為是兩岸之間未來的主流之戰,台灣是否有所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