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觀光勝地 面臨消失危機

張心惟 2015/07/12 14:48 點閱 5577 次
中國雄偉的萬里長城,有30%已毀於自然風化與人為破壞。(photo by Wikipedia)
中國雄偉的萬里長城,有30%已毀於自然風化與人為破壞。(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張心惟綜合報導】旅遊產業雖可增加大量收益,龐大的旅遊人潮卻可能對當地環境、生活帶來破壞,甚至摧毀文物,使景點被迫關閉修復,如去年4月起關閉的圖坦卡門法老墓。根據《CNN》報導,有9大觀光勝地面臨消失危機,因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面臨消失命運的澳洲大堡礁,便是一例。

【遊客帶來破壞】
世界遺產基金的執行長波特曼舉祕魯的馬丘比丘、柬埔寨的吳哥窟為例,「它們簡直快被觀光客淹沒。」他強調,「若未能有效控管遊客數量,歷史古蹟將無法承受蜂擁而入的遊客。稍有不察,遊客更可能對當地人的生活品質、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京華時報》6月底的報導,中國綿延數千公里的萬里長城,已有30%因自然風化、人為破壞而消失。柬埔寨吳哥窟的遊客數量更成長了20%,2013年更有高達20萬人次造訪。印度的泰姬瑪哈陵每年40萬的遊客、其東北側水源漸稀的亞拉穆河,都使其木造建築岌岌可危。

【嚴格控管保護景觀】
「歷史、文化淵源與自然資產交織之下,每一個景點都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波特曼指出,「若景點被破壞而不復存在,則當初龐大的觀光產業也將殞滅。」
在梵諦岡的西斯廷教堂,為了保護米開郎基羅聞名遐邇的壁畫《創世紀》,院方裝設感應器嚴格控管教堂內的溫、濕度。

到了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每周抽出5位參觀者。幸運兒必須穿著指定服裝,以保護洞內價值連城的洞窟壁畫。波特曼表示,肯亞政府必須擬定政策,管理西南部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內過盛的「獵遊」風氣。否則可能像圖坦卡門墓一樣,因遊客眾多、濕度過高,埃及政府不得不自去年4月封閉該處,以免圖坦卡門的木乃伊腐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