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新經濟戰略 林全:要靠創新

鄭國強 2015/06/21 21:49 點閱 5861 次
小英的經濟總顧問林全認為,90年代靠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已不再,未來靠的是創新。(photo by 鄭國強/台灣醒報)
小英的經濟總顧問林全認為,90年代靠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已不再,未來靠的是創新。(photo by 鄭國強/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國強台北報導】「台灣製造業cost down是世界一流,但未來和全球競爭,靠的必須是附加價值與創新。」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前財政部長林全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民進黨2016總統大選參選人蔡英文的產業政策,台商必須走向高附加價值與創新,這就是小英所謂的「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

蔡英文經濟政策總顧問林全17日接受姚立明主持的「重磅新聞」採訪時表示,台灣經濟一開始靠出口導向來帶動快速經濟成長,寫下亞洲四小龍成功奇蹟,「在經濟成長之外,貧富差距竟然還可以縮小,所以叫做奇蹟。」林全回憶,後來又加入WTO,貿易走向自由化,所以台灣一直相信靠貿易自由化及出口導向可以帶動經濟成長。

【中國崛起 經濟走軟】
林全進一步表示,以前是資本家賺錢,勞工也賺錢,所得分配平均,等新台幣升值、產業外移之後,台商使用大量國外勞工,現在變成只有資本家賺錢,能帶動的經濟成長卻減少了,所得分配差距也惡化了。「說出口增加了,但你是在國外製造出口,對台灣幫助不大。」

中國大陸的崛起,也是林全認為台灣經濟走軟的主因。他表示,雙方距離短、文化接近,因此兩岸經濟發展有歷史必然性,再加上中國的開放比較晚,所以台商很容易在大陸複製它過去的生產經濟,靠低成本競爭,但話鋒一轉,林全說,「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原來台灣與大陸是經濟互補性,但這幾年中國進步,互補性已經變成競爭性了,台灣面臨很大壓力。」

【靠低成本 無法創新】
林全指出,過去台商依賴廉價勞力成本生產這種「低成本競爭」發展戰略,要靠不斷的尋找廉價勞力、土地來維持低成本製造,而忽略了高附加價值與創新。林全說,台灣製造業cost down功力是世界一流,靠這個與全球競爭,但在創新的部分投入就相對少。

台灣紡織業崛起的過程,讓林全看到了「台灣新經濟」的雛型。他表示,紡織業製造基地以大陸為主,同樣受到大陸更低成本的挑戰,但台商開始將研發基地設在台灣,10個人裡面雖然9個失敗,但有1人研發成功,最後創造出很好的利潤與前景。未來政府應該扶植能創造就業、創新的產業,幫廠商解決問題人才需求與智慧財產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