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騰永創那地農場 成土地傳教士

鄭國強 2015/06/15 10:34 點閱 6167 次
馮騰永(左一)一手打造的那地農場,全部作物都採有機耕種,讓土地能夠再生,恢復大自然的循環。(photo by 鄭國強/台灣醒報)
馮騰永(左一)一手打造的那地農場,全部作物都採有機耕種,讓土地能夠再生,恢復大自然的循環。(photo by 鄭國強/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國強台北報導】農地能再生,就有機會解決全球糧食危機問題。曾因幫助非洲農民而被《CNN》報導,同時也是聯合國特聘顧問的馮騰永,自中研院植物及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退休,回到桃園觀音鄉老家,在祖產土地砸下幾百萬元退休金打造聖經中的「那地農場」,實施有機耕作。他表示,要做土地再生的傳教士,改變大量仰賴農藥與肥料的農作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危機。

2011年,馮騰永自中研院退休回到桃園觀音老家,把家族給的八分地,親自下田整地,打造成生物有機農場,並命名為「那地農場」(NADI,Natur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stitute)。馮騰永引用舊約《聖經》申命記裡面「因為耶和華-你神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有小麥,大麥,葡萄樹…」。

在馮騰永的「那地農場」中,不但有無毒栽種的植物,連雞隻也用天然方式飼養,例如雞隻常吃發酵飼料,是為了模擬蟲子的身體構造,因此整個養雞場幾乎沒有雞糞的臭味,目前獲得上市公司卜蜂的委託合作飼養雞種。馮騰永得意的說,這種天然飼養雞所產的蛋,甚至可以直接生吃。

然而打造那地農場,其實是為了實踐馮騰永更遠大的夢想,「我在非洲、在中南美洲甚至在台灣的高山原住民部落,眼看他們栽種的作物愈來愈小,忍不住問他們『你們祖父那一代種出來的有那麼小嗎?』」馮騰永指出,這些農民大部分的答案都是「祖父比我們現在種的又大又好」,原因在於上兩個世代前農藥並不普及,大部分原生農民仍是自然栽植,無毒無害。

「農業是人類最大的汙染源,過度使用農藥與肥料,最後害到自己的土地,導致全球出現的糧食危機。」馮騰永指出,人類為了種植一種農作物,卻破壞其他生物的生存權,農藥流到海裡,同時殺害海洋生物,農業成了環境污染最大的兇手。因此,他決心要推廣有機的耕作環境,讓土地獲得再生機會。

馮騰永發現,教會的傳教士比商人還要能深入世界各個偏遠角落,「若能把有機耕植的技術教給傳教士,他們就能把技術帶到全球,就能改變世界。」馮騰永以過去成功改善農民耕作的經驗指出。2015年8月,馮騰永將前往中國鄉村推廣「那地」概念,因為中國是過去20年來高度都市化,農地大量減少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