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生產力4.0 政院促技術提升

張振鴻 2015/06/04 13:33 點閱 6984 次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指出,我國的「生產力4.0」是將各個產業納入,一同提升技術與應用的競爭力。(photo by 張振鴻/台灣醒報)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指出,我國的「生產力4.0」是將各個產業納入,一同提升技術與應用的競爭力。(photo by 張振鴻/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台北報導】「不只要工業4.0,更要生產力4.0。」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4日表示,為因應全球邁入第4次工業革命,政府將跨部會及跨產業、結合現有物聯網、雲端與大數據等技術,共同研擬出一套技術與應用的發展策略,他指出,「生產力4.0不只是針對製造業產能提升,而是包含商業、農業與服務業等擴大其商業模式。」

行政院4日召開「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跨部會邀請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農委會、衛福部及勞動部,民間跨產業包含製造業、商業、服務業、農業與資訊ICT業以及旅美學者,就提升國內技術與應用兩部分國際競爭力共同集思廣益,做為未來4年「生產力4.0科技發展方案」的依據,來面對全球朝向資訊化、智慧化商業服務模式的發展。

【數位製造、智慧製造】
科技會報辦公室參事連錦漳說,全國已開發國家受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影響,除了日本的人力危機外,連德國也面臨勞動力減少問題,因此都積極推動數位製造、智慧製造相關政策,以鞏固國家生產競爭力。張善政也說,我國同有樣生產力危機,特別在經濟上一直以製造業為主。

各國為使生產形式朝向資訊化、智慧化發展,各提出不同的產業升級計畫,如美國於2011年推出「AMP計畫」、「CPS計畫」,德國2012年推動「工業4.0」計畫希望奪回國際製造力領先地位,日本2013年推出「日本產業重振計畫」提升設備和研發力,韓國2014年提「製造業創新3.0」策略協助中小製造業建立智慧化與最佳化生產程序,中國亦於2015年頒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

【水平與垂直整合】
「德國推動工業4.0就是為了因應勞動力減少。」台灣西門子總經理鄭智峰指出,工業4.0除了為提升生產力外,更多出發點是維護人力安全,確保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提高產品靈活性及提高生產效率3個目標。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石昭明說,「中國製造2025」有5大重點工程,包含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及高端裝備創新,因應世界生產面的潮流。

張善政指出,加強競爭力不只是提升底層技術,上層應用也得同步發展。張善政舉例,國人不會因為台灣沒有國產飛機就不出國,生產力4.0的目的便是要垂直、水平價值鏈一起整合。行政院科技政委顏鴻森說,生產力4.0就是導入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關鍵智慧自動化技術,並且將能連上網以大數據的各行各業都一併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