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籍作曲家遊台 國樂跨界獻曲

杜胤廣 2014/05/12 16:16 點閱 17202 次
台灣國樂團12日下午進行排練,客席指揮閻惠昌與盧森堡作曲家溫格勒來了一場跨界對談。(Photo by NCO)
台灣國樂團12日下午進行排練,客席指揮閻惠昌與盧森堡作曲家溫格勒來了一場跨界對談。(Photo by NCO)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3位不同國籍的作曲家,深度旅遊台灣後,以國樂獻上了跨文化樂曲,深刻記下「台灣樂章」。台灣國樂團12日下午在客席指揮閻惠昌的排練領導下,演奏來自盧森堡作曲家溫格勒,去年遊台行經花東一帶後所創作的作品〈管弦樂協奏曲〉,複雜的打擊節奏,琵琶、北管、南管等傳統樂器的多重演奏,宛如原住民舞動步伐下的國樂交響詩。

三位分別來自盧森堡、德國、日本的作曲家溫格勒、貝恩德和可知奈尾子,在2013年受邀來台,尋找作曲的靈感,以旅遊的心情,深度造訪台灣1個星期,他們行經西、北部海岸與花東一帶,不僅欣賞臺灣風景,更以跨文化的視野,用音樂記錄他們心目中的「臺灣之美」。

「由中外作曲家的角度,為國樂打造曲目,不僅讓樂團發揮創新特色,對於國樂曲目的創造與積累也有所貢獻。」閻惠昌說,西方作曲家聽見布農族的〈歡樂歌〉時,腦中想像的景象與所看見的「傳統」,在音樂美感的認知上也產生了衝突,因此,反而能更細心體驗台灣固有的「文化底蘊」。

閻惠昌說,宮崎駿動畫都能將台灣九份,塑造成魔幻場景,音樂為何不能?這些作曲家更在傳統樂器上進一步了解客家文化與原住民音樂、歌仔戲等,在旅遊過程中,從自然風景、城市景觀到走進人群,逛夜市,品嘗美食,都成為創作素材,作品中也更展現出歐洲與日本人的思維。

德國作曲家溫格勒認為,會做出充滿原住民文化的國樂曲目,也是先研究過傳統國樂樂器,尤其對南管、北管、嗩吶發出的聲響大為震驚,因為這些樂器使他對台灣原住民各種不同的傳統生活器具產生投射,原住民的舞蹈步伐就像節奏一樣,音樂與速度聽起來就像是「倍增」的關係。

台灣國樂團舉行的「旅人樂記」音樂會,將在18日演出。除了將演奏三位分別來自盧森堡、德國、日本等作曲家,為台灣創作的作品外,也安排了2位台灣新生代作曲家陸橒和王乙聿,以「台灣看台灣」的方式創作出〈弄獅〉和〈庫依的愛情〉,屆時將有2種不同觀看台灣的視野,呈現屬於台灣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