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學習」喊到今天,教育界是否還在填鴨教育,規定我們的下一代必須填充那些毫無營養的食物?
教育部一直希望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鬆綁,但多位台灣作家、學者齊聚立法院抗議新版國文課綱古文比例太高,有礙台灣文學發展,說到最後,真正的關鍵還是因為大學入學考試必須依據課綱命題。
【考試強迫學習?】
四書五經?《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京華煙雲》、《天龍八部》或《讓高牆倒下》,身為高中畢業生,應該看過什麼文章,具備什麼樣的語文能力?高中畢業生必須了解排列、組合、機率、幾何、三角函數、代數,現代公民該不該知道太陽系九大行星或牛頓三大定律,以及化學元素周期表?
今年九月入學的高中生,面臨著新課綱、新教科書,語文、史地公民各領域學者專家比學生或家長更關心孩子必須在短短短不到三年學會什麼,如果學校不教這些知識,學不會這些知識,國家就要衰亡,本土文化就會消失,社會就要倒退,只有考試才能強迫下一代學習。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中央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資訊與科技教育司楊鎮華前司長和一群關心教育的學者,正在推動「行動磨課師」,透過精緻的教學課程讓有興趣的任何人可以上網選課、修課;相對於一、二十年前教育部推動的「學習加油站」,兩者實有異曲同功之妙。
【補習班抓得住學生】
許多人批評補習教育不好,但換個角度思考,為什麼都會區家長或孩子願意捧著大把銀子,要孩子在放學後,再到擁擠的補習班聽補習名師授課,關鍵在於補習名師可以將枯燥無味的課程,經過吸收轉化,化繁(煩)為簡,讓孩子喜歡聽、聽進去,還能得到不錯的分數。
補習班招生的挑戰比學校更嚴苛,今天教得不好,孩子與家長會立即換一家,轉學比正規學校更容易。學校教師要如何吸引學生,不在固定課程上幾節課,關鍵是教師能不能融會貫通,如同是廚師,將教材當食材,搭配補充教材為配菜,能夠有系統的做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好菜上桌。
學校不是養鴨場,未來學校應該是像餐廳一樣,課綱只是規範基本菜色,可以填飽肚子,但多元課程、跨科學習、適性教學等才是辦學特色,即使同樣一道菜,有人胃口大喜歡大盤,有人胃口小選小盤;辦學績優的學校應該讓學生少樣多餐,進而樂於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