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迷思多 醫療產品化是趨勢

蒲孝如 2015/05/04 23:10 點閱 6265 次
民眾對幹細胞的了解少,但幹細胞其實最重要的用途是「細胞修復」,而非複製人,更不是長生不老藥。(photo by pixabay.com)
民眾對幹細胞的了解少,但幹細胞其實最重要的用途是「細胞修復」,而非複製人,更不是長生不老藥。(photo by pixabay.com)

【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台北報導】民眾對幹細胞的了解少,一般都以為施打幹細胞能「長生不老」。對此,台灣細胞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陳耀昌醫師4日表示,目前幹細胞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來「救命」及做修復細胞等,將其產品化是未來的努力方向,如此不僅能將醫療方式標準化,治療效果也能掌握,惟研究所需的經費龐大,有待產官學共同合作達成。

【幹細胞非不老藥】
陳耀昌4日在醫界聯盟基金會舉辦的細胞治療研習班中表示,多數民眾對幹細胞有錯誤的迷思,以為能靠著幹細胞達到「長生不老」或「器官舊換新」的效果,但幹細胞實際上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來「救命」,並非複製人,更不是長生不老藥方。

「有些貴婦會組團去瑞士或其他國家施打幹細胞,以為能有回春效果。」陳耀昌指出,這類「幹細胞旅遊團」不知所施打的細胞為何,而且價格昂貴,效果難以確認。他希望未來幹細胞醫療能產品化,從小部位的細胞修復,如運動員的運動傷害,到心肌梗塞造成的細胞受損,很多重大疾病的救治都能適用,將可拯救許多寶貴的性命。

研發這類產品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經費相當龐大,例如新加坡曾在2002年左右投入相當於600億元台幣成立幹細胞研究中心(當時台灣一年的健保預算也僅2400億元),延攬各國人才,但仍終告失敗。陳耀昌強調,若台灣未來要投入幹細胞產品化的研究,必須要產官學審慎規劃並整合資源進行,才不會步上新加坡後塵。

【產品化才能降成本】
此外,陳耀昌也指出,雖然坊間有眾多幹細胞儲存的機構,也有用於臨床實驗治療特殊疾病的例子,但個人化的醫療方式成本較高,最好的方式還是「產品化」,因為產品化後,可廣泛用於大眾,降低成本。

陳耀昌也補充,目前的臨床幹細胞研究仍有需要突破的問題,例如若是使用免疫細胞是否有足夠療效,而若是使用幹細胞則會有細胞癌化的隱憂,這都是未來研究上要克服的問題。他也表示,衛生福利部於去年9月已通過《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申請作業及審查基準》,鼓勵研究人員審慎評估後,投入研發幹細胞藥物產品的領域。